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21例高血压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与(12.3±3.8)%,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早期受损,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  相似文献   
13.
对巨大冠状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胸痛2个月,于2009-05来我院门诊检查。查体:心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发现在大动脉短轴切面上,主动脉根部、左心房和肺动脉间可探及53 mm×33 mm的团块状强回声,边界清,内回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观察非肥厚型心肌病引起的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类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病例报告]51例非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流出道阻塞患者均询问病史,行心脏彩色超声波检查,均除外肥厚型心肌病,观察主动脉瓣下有无狭窄、室间隔基部厚度及是否突向流出道,并测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等.51例中主动脉瓣下狭窄所造成的左心室流出道阻塞者为36例,室间隔基部增厚突出为15例.[讨论]非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流出道阻塞由主动脉瓣下狭窄及室间隔基部突出所致,部分伴有梗阻现象,彩色超声波检查可提供较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者及40例患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常规多普勒及DTI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分为异常A组(22例狭窄率超过50%)和异常B组(18例狭窄率不足50%).应用常规多普勒技术主要测量二尖瓣口早期充盈速度E峰(E)和舒张晚期充盈速度A峰(A)及E/A比值;DTI检查主要测量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和Ve/Va比值,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异常组Ve,Ve/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异常组IVR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异常A组IVRT较异常B组明显延长(P<0.05);异常B组Ve,Ve/V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异常B组的IVR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DTI技术是评价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 某某:女,47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9年,增大明显1年为主诉入院。超声所见:子宫前位,轮廓欠清,宫体偏大,后壁可见一个低回声,大小2.5×1.5cm,边界欠清,余肌壁回声欠均,子宫内膜厚0.7cm。双侧卵巢未探及。子宫左后方可见一个无回声,大小16.1×11.6×13.2cm,界清,  相似文献   
18.
金爱莲  金成子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92-3992
我院2001~2005年间,对15例15只眼有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彩色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CD14启动子-159(C-T)多态性分布,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21例T2DM患者分为颈总动脉内中膜(IMT)正常、增厚、无斑块与有斑块4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他们的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在IMT正常和IMT增厚的T2DM患者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无斑块和有斑块的T2DM的患者中,CD14启动子-159位点基因多态性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14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与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斑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