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19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851篇
预防医学   27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07篇
  4篇
中国医学   376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时间。方法:60例糖尿病均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发生明显病变,以足背动脉显著,胫后动脉、胭动脉次之,动脉损害均为双侧及多节段性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2005年9月.受某化工厂委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的规定,我们对其氯碱建设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相似文献   
93.
中国三城市非吸烟妇女被动吸烟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非吸烟妇女被动吸烟现况及探索控制妇女被动吸烟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了北京、上海和成都3500名非吸烟妇女关于被动吸烟情况的资料,应用EpiInfo2002软件进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结果被动吸烟妇女中有92·7%的人在家中接触环境香烟烟雾(ETS),40·8%的在工作场所接触ETS,其中有38·9%的被动吸烟妇女从出生时即开始被动吸烟,42·3%的从18~30岁开始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妇女平均每天接触ETS(1·17±1·10)h,其中在家中每天被动吸烟超过2h的比例明显高于在工作场所的比例。被动吸烟组中30~50岁年龄组、中等文化程度或配偶中等文化程度、已婚、服务性/商业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以及生产运输工人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被动吸烟组中的构成比(P<0·05)。有97·5%的人认为被动吸烟可对自身健康产生危害,非被动吸烟组认为被动吸烟有严重危害的比例显著高于被动吸烟组。被动吸烟妇女中70·0%以上当有人在自己周围吸烟时会打开门窗等,而只有16·9%的人会主动要求别人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假设有人在自己面前吸烟时,非被动吸烟组采取主动措施避免被动吸烟的意识显著强于被动吸烟组。被调查的妇女中有95·1%的人相信媒体关于吸烟对健康危害的宣传。结论控制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是家中和机关单位、商业、服务业以及生产运输的工作场所,尤其要加大对家庭中被动吸烟的控制。人们对被动吸烟危害程度的认识影响着人群被动吸烟率。利用电视和杂志等媒体进行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的宣传,加强人群主动避免被动吸烟的意识,是控制人群吸烟、降低人群被动吸烟率的可行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安徽省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93.2%(204/219)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67.6%(121/179)的人认为夫妻关系和以前一样,从配偶处获得支持和照顾的比例为79.3%(142/179),因而家庭仍是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获得支持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93.6%(205/219)的有卖血史,剩下的14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没有卖血史,但其配偶均是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示性传播可能是二代传播HIV的主要途径.结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迫切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适合农村社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5.
盈坤  房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576-2577
目的:对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检查,建立定量检测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内毒素实验方法以代替热原检查法,提高内毒素的检出率。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内毒素的动态比浊法。结果:氧氟沙星注射液经2倍及以上倍数稀释后,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本方法干扰因素小,检测结果准确,可作为日常检测使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生化止血饮改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正常组,药物流产模型组,流产后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高剂量组,生化止血饮低剂量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包括蜕膜)中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生化止血饮可显著降低PR,LN,FN的表达水平(P〈0.05),而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与药流模型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化止血饮的疗效优于益母草组及缩宫素组。结论:生化止血饮能通过降低子宫内膜中PR,FN,LN的水平促进蜕膜剥脱,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的时间,达到减少阴道出血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 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D-Ser及D-氨基酸氧化酶(DAAO)抑制剂三药联用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疗效。方法 体外利用肉汤微稀释法和结晶紫染色法评价DAAO抑制剂5-氯苯并[d]异恶唑-3-醇(CBIO)对细菌生 长和生物被膜的影响;建立小鼠全身感染模型和大鼠腿部感染模型,以生存率和组织匀浆细菌计数为指标评价三药联用疗效; 小鼠皮下给药评价CBIO的安全性。结果 在体外MIC测定时CBIO没有抑菌作用,但分别与苯唑西林和美罗培南联用时可对两 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产生明显的拮抗作用。D-Ser和CBIO单用对于MRSA N315所产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较弱,当与抗 生素联用时可显著提升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和清除率;皮下单独给予健康小鼠30mg/kg CBIO后5d内,小鼠生存状况良好(n=5);三 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D-Ser和CBIO)联用相比单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和D-Ser两药联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存活率、降低 大鼠腿部肌肉组织持菌量。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D-Ser及CBIO联用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MRSA感染作用,且CBIO体内安 全性良好,但CBIO会与抗生素产生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一定浓度的CBIO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D-Ser联用或许能为MRSA感 染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