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8篇
  免费   1498篇
  国内免费   907篇
耳鼻咽喉   173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139篇
基础医学   1137篇
口腔科学   356篇
临床医学   3841篇
内科学   2052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554篇
特种医学   8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24篇
综合类   7408篇
预防医学   3108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3007篇
  47篇
中国医学   3288篇
肿瘤学   764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631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689篇
  2018年   709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653篇
  2014年   1344篇
  2013年   1334篇
  2012年   1449篇
  2011年   1583篇
  2010年   1475篇
  2009年   1392篇
  2008年   1409篇
  2007年   1347篇
  2006年   1244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1106篇
  2003年   1018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941篇
  2000年   742篇
  1999年   573篇
  1998年   523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390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112篇
  1984年   72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2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57/57),手术平均时间(93.5±17.8)min。ProGlide共缝合106处股动脉入路,其中缝合20F~22 F血管鞘36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70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88.7%(94/106),二次成功率91.5%(97/106)。缝合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5例,其中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3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4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术后蓝趾综合征(垃圾脚)6例,发生率5.7%(6/106)。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EVAR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安全有效,加强术者经验并挑选合适患者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黑便2年余”于2013年2月16日入院。患者13年前曾行“脾切除术”,5年前行“原位肝移植术”,2个月前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内镜下套扎治疗”。查体:腹壁见多条手术瘢痕,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肝脏肿大及腹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3.9%,血红蛋白79 g/L,红细胞压积28.9%,血小板计数265×109/L。血型:A型Rh阴性。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56U/L,血尿素氮3.11 mmol/L,血氨35.0μmol/L。门静脉CT静脉成像: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周围侧支血管形成,胃底静脉曲张(见图1)。Child-Pugh分级:A级。入院诊断:肝移植术后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于2013年2月23日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见图2)。具体操作:全麻后,右侧旁正中小切口进腹,选择空肠系膜静脉,行微穿刺,并置鞘管。造影可见肠系膜上静脉残端及众多分支血管。遂经皮经肝穿刺,证实为门静脉后,置入血管鞘。造影可见门静脉左、右支显影,残端可见。在肠系膜上造影的引导下,逐步将导丝、导管由门静脉通过闭塞段进入远端肠系膜上静脉。以6~120 mm球囊扩张,再放置8~100 mm裸支架(Medtronic公司,美国);再次经肠系膜上静脉造影,见血流通畅,众多分支不再显影。逐一撤出肠系膜静脉内鞘管,缝扎穿刺点,缝合切口。退出肝穿刺鞘,并在出肝前放置弹簧栓填塞止血、防止胆漏。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少于50 ml。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控制国际标准化比值于1.5~2.0之间,患者于2013年3月1日出院。术后随访4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黑便症状消失,复查门静脉超声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  相似文献   
993.
患者 男,71岁.10年前开始胸痛,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10 d前胸痛加重,发作频繁,且不易缓解,无放射痛,无出汗.ECG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在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T支架置入术.术中见右冠状动脉近段90%狭窄,予肝素80mg,植入支架1枚.术后予硫酸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术后12 h出现头痛,予镇痛治疗,18 h出现恶心、呕吐并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接受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即刻的疗效及随访疗效,收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出血事件发生率、缺血事件发生率、致死率和残疾率。 结果:230例患者术后即刻手术效果:Raymond Ⅰ级205例(89.1%),Raymond Ⅱ级25例(10.9%)。术后12个月,180例患者获得随访,临床效果:Raymond Ⅰ级162例(90%),Raymond Ⅱ级17例(9.6%),Raymond Ⅲ级1例(0.4%)。23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共计24例(14.0%),1例(0.4%)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0.4%)术后出现再出血,12例(5.2%)术中或术后支架内血栓,支架内血栓患者中3例(1.2%)出现缺血并发症,术后未发现支架内血栓或闭塞患者出现缺血并发症患者10例(4.3%),所有并发症患者中出现8例致残(3.5%),致死2例(0.8%)。 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目的探讨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入院第2天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随访12个月,记录卒中复发的类型及时间。于发病后3个月随访时剔除再发脑卒中者,其余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根据3个月MoCA分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与早期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Non-PSCI)组,比较两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确定HOMA-IR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43例首发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随访时剔除18例,纳入研究225例。PSCI组的HOMA-IR[3.17(1.42,29.15)vs 1.94(1.25,7.84),Z=2.872,P=0.004]显著高于Non-PSCI组。HOMA-IR(OR=1.032,95%CI 1.010~1.055,P=0.004)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当HOMA-IR≥2.36时,其与PSCI的关联强度显著增强(HOMA-IR:2.36~<15.24,OR=6.589,95%CI 1.203~36.037,P=0.030;HOMA-IR:≥15.24,OR=9.238,95%CI 1.362~62.634,P=0.023)。随着HOMA-IR水平的升高,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显著升高(Log Rank检验:χ2=10.54,P=0.014)。结论胰岛素抵抗是急性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早期PSCI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其1年内的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Nε-羧甲基赖氨酸(CML)、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与血管性眩晕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4例AS合并血管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原则纳入同期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AS未合并血管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ML水平、血浆sCD40L水平,分析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与血管性眩晕关系.结果 AS合并血管性眩晕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CML水平、血浆sCD40L水平及水平变化均高于AS未合并血管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患者治疗前血清CML水平(OR=1.034,95%CI:1.009-1.060)、治疗3个月血清CML水平(OR=1.051,95% CI:1.021-1.081)、治疗3个月内血清CML水平变化(OR=1.333,95% CI:1.049-1.693)及治疗前血浆sCD40L水平(OR=1.025,95% CI:1.012-1.039)、治疗3个月血浆sCD40L水平(OR=1.040,95% CI:1.021-1.059)、治疗3个月内血浆sCD40L水平变化(OR=1.177,95% CI:1.079-1.284)均是血管性眩晕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AS患者治疗3个月内血清CML及血浆sCD40L水平变化单项及联合预测血管性眩晕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7、0.876,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0.80),cut-off值分别取16.370 ng·mL-1、22.790 pg·mL-1时可以获得最佳预测效能.结论 AS患者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变化与血管性眩晕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可将血清CML、血浆sCD40L水平变化作为血管性眩晕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和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和尺神经松解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坚骨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采用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测量肘关节活动度,进行肌电图检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5.00%(30/40),与对照组的52.50%(21/40)相比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ME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E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肘关节旋前度数、旋后度数以及屈伸度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小指展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t period,MEPLP)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尺神经的NCV、小指展肌的C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指展肌的MEPLP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对象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结论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和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手、肘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