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3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分析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建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文献,统计监测例次、监测依据、监测方法、给药方案、首次采血时间、谷浓度范围、不良反应。结果:纳入14篇文献,1273例新生儿的万古霉素TDM 1968例次。多数文献明确了以指南或专家共识作为监测依据,测定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71.80%),92.38%的TDM采用了说明书的给药方案,73.68%的TDM采用4~5个维持剂量采血;21.24%的TDM谷浓度平均值在10~20 mg/L之间,78.76%的TDM谷浓度平均值<10 mg/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4%。结论:中国新生儿万古霉素TDM数量较少,且60%以上的谷浓度监测结果不在治疗范围内,加强TDM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六味能消胶囊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大黄素、大黄酚4个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Atlanti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0~25 min检测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254 nm(25~40 min检测大黄素、大黄酚),柱温25℃。结果: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大黄素、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65 6~33.28、0.563 7~31.84、0.524 8~26.24、0.585 6~29.28μg·m L-1;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28%(RSD=1.8%),101.7%(RSD=1.6%),101.2%(RSD=2.0%),99.36%(RSD=1.8%)。5批样品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大黄素、大黄酚含量分别为2.32~2.41、2.48~2.62、0.42~0.48、1.26~1.33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六味能消胶囊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大黄素、大黄酚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分析本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病历资料,通过对病人的基本情况、监测科室、临床诊断、病原学检查及血药谷浓度值等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共统计到1378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其中有143例患者进行了237例次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监测,平均谷浓度为(24.46±17.44) mg/L,其中36.3%的监测结果在治疗窗内,低于治疗窗和高于治疗窗比例分别为14.8%、48.9%;监测比例占10.38%。监测例次排名前五位送检科室分别是肾脏内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感染科。143例患者的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90.91%,其中阳性率为71.54%。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四组,每组血药浓度均值均超出治疗窗范围,其中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占比最高的是<18岁组。结论 本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比例和监测达标率均较低,临床药师应积极推广、宣传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手段,参与临床万古霉素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进而提高抗感染疗效,避免出现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减少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后移植脂肪吸收及提高隆乳效果的方法;总结30例施行脂肪抽吸减肥术联合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的手术方法及要点.方法 脂肪抽吸采用国内已普遍推行的肿胀法,抽出脂肪500~3 250 ml.将经过处理后的脂肪颗粒,注射于乳腺后间隙隆乳.其方法为以乳房下皱襞正中部或腋前线为注射进针点,行局部浸润麻醉,左手捏起乳房,将针头穿入乳腺后与胸大肌表面之间的间隙,右手用力将吸入注射器内的脂肪颗粒缓缓推入间隙内,在注射过程中不断变换方向,以利于乳房塑形.结果 脂肪抽吸部位减肥明显,效果满意;隆乳30例,随访6~10个月,乳房外形好,吸收少.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主动拔除第三磨牙矫治各类错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错畸形病例33例,设计主动拔除第三磨牙矫治错,其中男10例,女23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分别采用三种支抗控制。结果:全部病例均达到尖牙和磨牙的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通过主动拔除第三磨牙矫治错畸形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并可保全28个牙齿。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偏的成因,探讨拔除磨牙矫治偏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设计拔除磨牙矫治的6例骨性偏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15~24岁,口腔检查存在明显的颜面不对称,功能性偏的特征不明显。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时间12~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均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覆覆盖关系。颜面不对称改善明显。结论:拔除磨牙对偏的矫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
郭鑫  王银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47-3148
为建立银川地区健康成人静脉血血小板各参数的参考范围,我们对银川地区1 883名健康成人的静脉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计数(PLT)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综述了国内外对刺五加组织培养与细胞工程研究的现状。分别从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外植体的发育程度和类型、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作用特点、体细胞胚胎的形态发生过程与解剖学和人工种子的包埋与萌发;茎尖外植体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对愈伤组织和新生体胚的遗化转化;毛状根培养生产刺五加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9.
良性骨母细胞瘤少见,多发生在青年的长骨或脊椎,也可见于其它骨,而发生在上颌骨者,国内尚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性,19岁。1974年8月6日入院。主诉为左侧进行性鼻阻4年,近1年更甚,伴左面颊部胀感,最近因发现突起及小量鼻衄而来院就诊。检查见左面颊部隆起、眶下方饱满,左眼球略向上移位,左鼻腔外侧壁向内侧膨  相似文献   
40.
不同症状睑袋手术方法选择的几点见解及术后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睑袋整形术是临床中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睑袋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单纯眶隔脂肪增多或疝出,眶隔脂肪疝出同时伴皮肤、眼轮匝肌松弛或眶骨下缘凹陷。根据不同睑型,本文对86例睑袋患者采取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