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目的选择最佳的纤维支气管镜消毒灭菌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与2%戊二醛灭菌在方法、灭菌效果及保存时间上相比较。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相比2%戊二醛灭菌方法对人体危害小、时间节省,增加纤维支气管镜的手术例数、保存时间长。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方法快速、高效、环保,相比2%戊二醛灭菌方法更适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92.
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包括卒中、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有30%的房颤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房颤最严重的临床后果是栓塞和心衰;房颤可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3~4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加3倍,死亡的危险性增加1.5~3倍[1].我科于2000年5月-2002年11月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房颤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2年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法对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5种生境的三带喙库蚊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2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点三带喙库蚊总体平均密度为0.82只/(灯·h)。在19个监测省份中,华东地区的江苏省及华南地区的湖南省和湖北省三带喙库蚊密度相对较高。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华南地区5-6月该蚊密度较高,西南地区6-8月密度较高,华东、华中、华北及西北地区7-8月密度较高,而东北地区8-9月密度较高。5种生境间的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牲畜棚和农户该蚊密度相对较高。三带喙库蚊密度存在年际波动现象,其中2010年最高,2012年最低。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季节高峰呈现单峰型,牲畜棚7月最高,而农户6-8月最高。结论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全国三带喙库蚊密度总体水平、地区差异、生境差别、年际波动、季节消长等特征,为三带喙库蚊及相关疾病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评估多杀菌素不同剂型Natular G30(颗粒剂)和Natular T30(片剂)在大型野外模拟水稻田小区中控制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效果。方法选择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牛帐诱法采集三带喙库蚊饱血成蚊,带回实验室蚊种复核鉴定,待其产卵孵化出幼虫后,释放于现场模拟稻田的人造小区中。实验小区(n=25)施洒Natular G30和Natular T30,对照小区(n=12)不施洒杀虫剂。定期记录实验前后各小区蚊幼及蛹的数量,计算减退率。试验前,记录实验小区内相关水质指标,如pH、温度、总固体含量、盐度、溶解氧含量等。利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tular T30处理后第1天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减退率为10.14%,处理后2周内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及蛹减退率均低于80%。Natular G30处理24 d后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减退率达到70.06%。结论在大型野外试验中,多杀菌素Natular G30较Natular T30对三带喙库蚊控制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ALL)易感笥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找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30例儿童-ALL患者及53便健康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 儿童-ALL患者与HLA-DRB1*15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5.0%,RR=3.08,x^2=5.56,P<0.025。其他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在华北汉族人群中,HLA-DRB1*15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96.
三七总甙注射液导致过敏反应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总甙 (商品名 :血塞通 )注射液其化学名是三七总甙制剂的灭菌水溶液 ,为治疗心脑血管病常用药 ,我科自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1年 11月静脉输入血塞通注射液 ,常规剂量下共有 5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在 4 8~ 77岁。用药后到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为 4 8~ 12 0小时不等 ,并排除了其他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具体见表 1。表 1  5例血塞通注射液过敏反应的一般资料编号性别 年龄(岁 ) 用药前诊断 从用药到出现反应时间 (h) 用药后临床表现1男 4 8脑梗死 4 8寒颤、心悸、心率加快、高热、全身荨麻疹2女 6 2短暂性脑缺血…  相似文献   
9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仅次于创伤的中青年人致残原因。近几年中医药对MS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中医药对MS从临床实践出发的研究显示出中医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防治方面带来新的思路,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抑制并逆转MS复发和进展,改善MS患者抑郁情绪,减轻M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等诸多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近年有多种逆转MRSA耐药的有潜力的抗菌药入市或进入后期临床研究阶段,其耐药机制各不相同。中药有效成分逆转MRSA耐药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证实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单独应用可抑制耐药菌的生长,且可以通过组方的形式联合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具备不同耐药机制,产生协同作用,有效阻止细菌短期内耐药机制的发挥,降低耐药菌的进化。作者通过文献分析对报道的新型抗MRSA药物和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综述归纳,探讨近年在研的新型抗菌药及中药对抗MRSA的效果及逆转耐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
细菌耐药背景下中药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由此产生了日渐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中药材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临床使用历史,至今未发现明显的耐药菌产生,其作用可见一斑。中药的开发利用对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有非常大的潜力。作者就耐药菌的现状及抗耐药菌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的实验研究结果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以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薛雪作为清代中期著名医家与叶天士齐名,当今之世研究叶氏者众多而研究薛雪者尚少.探究薛雪学医成才之道并加以领会践行对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薛雪医案入手并结合现有文献,总结出薛雪学医成才与其儒学根基、精通易学、学习道家、研究内难、取法仲景、融汇金元明清医家学说等要素相关,以资中医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