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基于前人对药物功效的记载,秉承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借鉴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综合王暴魁教授个人临床体会,分析和总结王暴魁教授运用黄芪、仙鹤草、山萸肉、海藻、地骨皮、苏叶、黄连、芦荟、干姜、姜黄等药治疗肾病的独特用法和用量。  相似文献   
32.
以中西两种医学模式来探讨从天癸论治不孕的本源,以天癸的功能物质性为出发点,认识天癸的性质;从肾藏精、生天癸、主月经等方面,论述不孕的主要环节为天癸的功能异常,治疗应通过补肾而达泌天癸、补冲任、调经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34.
王珂教授在临证时以寒凉、通下之法为多,善用清热解毒药物,认为大多数患者,以热毒为病因,造成代谢失调而发病。王教授尊崇朱丹溪、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及清热解毒药物配伍特色。王教授认为不管外邪致病还是内伤疾病,多数有内热毒邪产生,最终均有热毒致病的因素存在,都可以配伍清热解毒类药物治疗。作者根据王珂教授"热毒致病"的学术观点,分析了热毒在中风病中的病理机制,以及清热解毒药物在中风病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幼年肾间质微血管损伤过程中内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其潜在意义,以及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的效应。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在术后第1,3,5,7,14天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左肾组织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肾组织中内抑素、VEGF、CD31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梗阻时间延长UUO模型组内抑素蛋白表达进行性增高,而VEGF及CD31蛋白表达水平却逐渐下降;与UUO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内抑素蛋白表达减少,而VEGF及CD31蛋白表达增高。内抑素与VEGF及CD31之间呈负相关。结论在幼年大鼠肾间质微血管损伤过程中,内抑素表达上调具有重要的致病意义,而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下调内抑素减轻肾间质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幼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趋势、相关性,以及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的效应。方法建立幼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90只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和模型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别于实验第1、3、5、7、14天各时间点取肾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采用Masson的染色方法评价各个时间点肾小管受损的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SDF-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蛋白表达趋势及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的SDF-1灰度值相比较,显示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4,P=0.001),且对照组与模型组和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个时间点的比较结果显示,模型组(F=70.86,P<0.01)和用药组(F=92.28,P<0.01)不同时间点的灰度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用药组在各时间点间的灰度值比较结果除了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结果与SDF-1类似。结论在幼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间质内SDF-1表达上调对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可能有抑制作用;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有明显的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扶正祛风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扶正祛风方,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变化并比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E-选择素(CD62E)、血小板计数(PLT)、CD8+较治疗前下降,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为37.21%、88.37%,高于对照组的20.93%、74.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抑制尿蛋白形成,改善肾脏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扶正祛风方对膜性肾病(MN)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足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经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构建MN模型后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0.05 g·kg-1)及扶正祛风方高、中、低剂量(41,20.5,10.25 g·kg-1)组,给药4周。给药0,2,4周检测24 h尿蛋白(24 h-Upro)水平;给药4周后检测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GBM),足突改变;免疫组化(IHC)观察足细胞EMT标志物结蛋白(Desmin)的分布及表达强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3,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7,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Upro,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免疫复合物沉积升高,GBM增厚和足突融合明显,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TGF-β1,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祛风方各组及氯沙坦钾组24 h-Upro,BUN水平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中剂量组血SCr水平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各组及氯沙坦钾组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GBM增厚和足突融合减轻,扶正祛风方高、中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Desmin在基底膜的表达强度降低;扶正祛风方中剂量组肾组织TGF-β1和p-Smad2/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扶正祛风方高剂量组p-Smad3/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扶正祛风方高、中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肾组织Desm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扶正祛风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足细胞EMT实现MN足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缺血性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选取治疗经脉的手足同名经之原穴及合穴进行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