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韩国科学家近期的一次实验结果表明,周围神经元受到伤害后引起的脊髓μ-阿片肽受体减少与机械性触诱发痛有关.他们通过切断大鼠尾部的支配神经建立实验模型,根据2周后的von Frey诱发反应,将模型大鼠分为两组,即触诱发痛组和非触诱发痛组.试验者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发现,触诱发痛组大鼠脊髓μ-阿片肽受体含量的减少量大于非触诱发痛组.  相似文献   
22.
人参皂苷Rg1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长期慢性应激所致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20,40 mg·kg-1)和阳性药组(氟西汀10 mg·kg-1)。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造成大鼠抑郁模型,治疗组灌胃连续给药21 d,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前后测定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造模后旷场试验测定大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变化,以高效液相法测定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及偏爱率均下降;旷场试验测定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下降;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明显增高,氨基丁酸和牛磺酸含量则明显下降。人参皂苷Rg1干预后,大鼠糖水消耗量和偏爱率增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明显增加;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下降,氨基丁酸和牛磺酸含量上升。结论:人参皂苷Rg1对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长期慢性应激反应海马氨基酸水平,防止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从桂枝汤中分离出的单体桂皮醛对白细胞介素1(IL-1)刺激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s)与发热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上关键信号元件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rCMECs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12.5、25、50、100及200 mg/L)孵育3h,随后以30ng/ml的IL-1刺激12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以上为阳性细胞,证实为rCMECs.暴露于浓度为30ng/ml IL-1后,rCMECs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后,随浓度增加而下调IL-1升高的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100 mg/L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桂皮醛能下调IL-1刺激下rCMECs释放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4.
内皮细胞功能及其异质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本文从血管形成、凝血及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炎症和免疫反应、合成基质成分、调节血管张力和脂质代谢等方面,综述了内皮细胞的功能。重点介绍了各类组织和动物内皮细胞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态、功能、表面抗原及对内皮损伤后的反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不同时间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的环氧合酶(COX)活性及其mRNA表达和PGE2释放的影响。 方法: 建立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IL-1β(30 μg/L),分别刺激0.5、1、2、4、8、12、24 h,ELISA测定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及细胞外液PGE2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COX-1、COX-2的mRNA表达量,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图及琼脂糖电泳分析,并与未刺激的rCMEC作比较。 结果: ①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②IL-1β刺激4 h时细胞培养液PGE2含量已明显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时PGE2含量达到最大值(P<0.01);24 h时PGE2含量有所回降,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③IL-1β刺激不同时间rCMEC内COX-1活性与未刺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活性在第8 h时已明显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活性达峰值(P<0.01),24 h活性有所回降,但仍具显著差异(P<0.05)。④IL-1β刺激不同时间COX-1 mRNA表达与未刺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刺激组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COX-2 mRNA表达,IL-1β刺激1h时可见COX-2 mRNA表达,4 h时COX-2 mRNA表达至峰值,而后开始回降,第12 h时已未见表达。熔解曲线图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琼脂糖电泳可见扩增基因与目的基因长度相符,结果与荧光定量PCR一致。 结论: IL-1β作用下,rCMEC释放的PGE2持续增加并于12h达峰值,这一过程主要与COX-2 mRNA表达激活及COX-2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6.
桂枝汤对体温整合调节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群方之魁,主要作用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1]。本方由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和大枣5味中药组成,虽为解表之剂,亦属助阳滋阴之方。经对桂枝汤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体温调节作用研究,确定了对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部位A。为了研究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对部位A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香草醛(1),4-羟基-3甲氧基桂皮醛(2),桂皮醇乙酸酯(3),香豆素(4),桂皮醛(5),反式桂皮醇(6),反式  相似文献   
27.
桂皮醛解热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桂皮醛解热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诱致大鼠发热模型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作为实验体系,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及bEnd.3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桂皮醛能有效抑制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显著降低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含量,亦能明显抑制IL-1β刺激bEnd.3细胞PGE2的释放。结论:桂皮醛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影响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不同钙摄入量对我国青少年骨量的影响。方法对北京郊区337人(平均年龄为13.6岁)开展为期16个月的双盲对照干预研究,每天给予3次不同剂量碳酸钙片,每片含60IU维生素D,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全身、腰椎和前臂骨量。结果女生全身骨矿物密度的年增长率由低钙摄入组到高钙摄入组逐渐升高,调整混杂因素后差异消失。女生前臂远端1/3处和男生前臂远端1/10处的骨矿物含量年增长率和骨面积年增长率均以每天钙摄入900~1100mg/d的人群(平均钙摄入量984mg/d)最高,其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男生差异消失。结论青春期钙摄入量达到1000mg/d以上可促进青少年骨量增长,此结果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桂枝汤中分离获得的单体成分桂皮醇对发热相关的环氧酶(COX)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不同终浓度的桂皮醇(0.093,0.186,0.372,0.744,1.488 mmol·L-1)孵育3 h,之后以30μg·L-1的IL-1刺激12 h。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及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结果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5%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暴露于质量浓度为30μg·L-1IL-1后,rCMEC内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量显著增加(P<0.01),COX-1活性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桂皮醇后,随浓度增加可下调COX-1、COX-2活性及PGE2量,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至浓度为0.744mmol·L-1时,COX-2活性及释放的PGE2与IL-1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1活性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桂皮醇能下调IL-1刺激rCMEC释放升高的PGE2,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0.
疼痛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觉,与临床上包括癌症、糖尿病、关节炎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瞬变感受器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超家族,目前已有七个亚族、30多个成员在哺乳动物中被相继发现.近年研究表明TRPV亚家族中TRPV1、TRPV2、TRPV3、TRPV4以及TRPM亚家族中 TRPM8和TRPA亚家族中TRPA1与痛觉的产生关系密切.本文主要对上述离子通道与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增敏的病理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