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原发性输尿管癌生长、发展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一两步法,测定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 2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16例(61.54%),显著高于正常输尿管组织及输尿管息肉(P<0.01)。VEGF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表达,Ⅲ级高于Ⅰ、Ⅱ级(P<0.05),B以上高于T2以下(P<0.05)。VEGF阳性组术后5a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6种编码16SrRNA甲基化酶的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12月分离的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采用PCR检测其中6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的分布。对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用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91.5%(193/211)被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其中133株含armA(133/211,63.0%),60株含rmtB(60/211,28.4%)。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10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甲基化酶基因检出达100%,且armA和rmtB的检出相仿(分别为49与55株)。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94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甲基化酶检出94.7%(89株),以armA(84株)为主。未检测到rmtA,rmtC,rmtD和npmA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该类基因并非单克隆传播。结论几乎所有临床分离的阿米卡星MIC〉512mg/L的革兰阴性菌中都能检出armA或rmtB基因。  相似文献   
23.
华南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华南木姜子树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酰基-3-甲氧基酪胺(1),N-反式对香豆酰基-3-0-甲基多巴胺(2),N-顺式对香豆酰基-3-O-甲基多巴胺(3),(+)-芝麻素(4),(+)-松脂素(5),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木脂烷-7-酮(6),4-羟基-3,5′-二甲氧基-4′,7-环氧-8,3′-新木脂烷-9,9′-二醇(7),苯甲酸(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和4-羟基-3-甲氧基苄醇(11).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n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耐药性播散机制进展——整合子-基因匣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子 -基因匣子系统是近年在细菌中发现的天然克隆与表达系统 ,能捕获外来耐药基因 ,在整合子中形成多种耐药基因的组合、排列 ,是细菌耐药性播散的机制之一 ,对细菌及质粒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整合子 -基因匣子系统的结构特征、基因匣子的移动性与表达、整合子的流行病学及超整合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 acquired-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出现和感染率的增加,已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文仅就近年在CA-MRSA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遗传学特点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6.
肠杆菌科临床株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肠杆菌科临床株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aac(6')-Ib-cr的分布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从天津地区8家三甲医院收集环丙沙星耐药(CPLX,MIC≥4μg/ml)的肠杆菌科菌株共116株,包括77株大肠埃希菌、24株阴沟肠杆菌、15株克雷伯菌属细菌。应用PCR方法筛查所有临床株的qnrA基因,并对大肠埃希菌进行aac(6')-Ib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菌株的药敏情况;DNA测序检测aac(6')-Ib—cr基因变异体;接合传递试验方法探讨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传递。结果116株喹诺酮类耐药的肠杆菌科临床株中未发现qnrA基因阳性株;77株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15株检出aac(6')-Ib,其中对卡那霉素耐药10株、中敏4株、敏感1株;选出对卡那霉素耐药表型不同的6株菌的aac(6')-Ib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株菌在第223位(T→C或T→A)和454位(G→T)发生变异,均携带aac(6')-Ib-cr;6株测序菌株中4株接合传递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的耐药性部分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qnrA基因在天津地区116株肠杆菌科临床株中甚为罕见;首次在天津发现aac(6')-Ib—c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  相似文献   
27.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HPLC等多种固定相结合的柱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中药钩藤水煎液中分离得到5个megastigmane类新化合物(1~5)。通过HR-ESI-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解析,结合Mosher’s衍生化及ECD和NMR计算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钩藤紫罗酮A (1)、钩藤紫罗醇A (2)和B (3)及钩藤脱落酸A (4)和B (5)。其中, 3和4的结构曾有报道,但文献中的NMR谱数据有误或不能支持报道的结构。本文为从钩藤属植物中发现megastigmane类新天然产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8.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华南木姜子乙醇提取中的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阿朴菲型生物碱,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9-二羟基-1,10-二甲氧基-4,5-二氢-7酮-阿朴菲碱(1),樟苍碱(2),N-甲基樟苍碱(3),异南天竹种碱(4),异紫堇定碱(5),去甲异紫堇定碱(6)。化合物 1 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复合性损伤,尿道会师牵引是恢复尿道连续性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自1993年始我院研制并应用骨盆固定尿道牵引器治疗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断裂,该牵引器原理是将以往床头牵引改为床上牵引,同时将尿道牵引与骨盆外固定结合在一起,并能防止敷盖物及病人体位变化对牵引的干扰,现将器械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1结构筹置本器械由底座、可谓式骨盆复位固定托、尿道牵引架组成(如图1)。1)底座底部为凹型的骨盆托,两翼有可供螺旋杆平行移动的槽,远侧为尿道牵引杆的滑轨;2)可调式骨盆复位固定托为左右对称的…  相似文献   
30.
46例低钾性麻痹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兰  王秋英 《急诊医学》1997,6(3):191-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