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天麻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天麻水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借助多种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他们的结构为:4-羟基-3-(4-羟基苄基)苄基甲醚(1),4-(甲氧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4-羟基苄基)苯甲醛(3),4-(4-羟基苄基)-2-甲氧基苯酚(4),4,4’-亚甲基双(2-甲氧基苯酚)(5),L-苯基乳酸(6),3-甲氧基-4-羟基苄基乙醚(7),对羟基苯甲醇(8),对羟基苄基甲醚(9),对羟基苄基乙醚(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天麻素(14),4-(乙氧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对醛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对甲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7),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8),5-羟甲基糠醛(19),派立辛(20),派立辛B(21),派立辛C(22)和薯蓣皂苷元(2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18和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化合物4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临床株EC98A7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临床菌株EC98A7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法、双纸片协同试验、接合传递试验、质粒谱分析、PCR、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BC98A7的表型及基因型。结果 EC98A7对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高度耐药,并能将全部耐药表型通过一个大小约80kb的质粒传递给受体株。双纸片协同试验证明EC98A7产ESBLs。PCR等证实EC98A7含有TEM型和CTX-M型ESBLs。PCR-RFLP显示TEM型ESBL含有E104K突变,无R164H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503bp的blaCTX-M DNA片段与CTX-M亚组1同一性最高,与blaCTX-M3相比仅有1个核苷酸改变即A787G,对应氨基酸改变为D239G。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临床株EC98A7同时产TEM型CTX-M型两种ESBLs,推测这与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HW-40C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色谱、反相HPLC和Flash等色谱分离技术,从鹿茸草水煎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借助波谱数据解析、酸或酶水解以及电子圆二色谱(ECD)和NMR计算综合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1~11),包括6个新结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鹿茸草苷A~D (1~4)、G和H (7和8)。通过9-羟基芳樟醇3-O-β-D-葡萄糖苷(5)、(6Z)-9-羟基芳樟醇-3-O-β-D-葡萄糖苷(6)和kankanoside D1(9)的文献报道数据与本实验数据比较,首次确证了6和9的绝对构型。另外两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10)和8-羟基香叶醇8-O-β-D-葡萄糖苷(11)。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2001年7月—2002年7月天津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测定住院患者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住院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分离株为大肠埃希菌(13.7%)、铜绿假单胞菌(9.2%)、肺炎克雷伯菌(7.5%)、不动杆菌(5.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革兰阴性杆菌占68.6%。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耐药率超过60%,对头孢噻肟等部分药物耐药率已接近或超过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43.6%,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住院患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广泛,临床医师应关注细菌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Ⅰ类整合子在耐三代头孢菌素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进一步探讨Ⅰ类整合子与CTX-MM型ESBLs的关系.方法运用K-B法检测阴沟肠杆菌临床株的耐药表型,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初筛产ESBLs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确证产CTX-M型ESBLs和含有Ⅰ类整合子的临床菌株,套式PCR及序列测定寻找携带CTX-M型ESBLs基因盒的Ⅰ类整合子.结果37株耐药菌中,21株菌产生CTX-M型ESBLs;20株菌含有Ⅰ类整合子;在13株同时产生Ⅰ类整合子和CTX-M型ESBLs的临床株中,3株菌CH4、CH11和Q1的CTX-M型ESBLs基因盒分布在Ⅰ类整合子上.结论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增加了ESBLs在临床株中水平播散的危险,是造成多重耐药株在院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5S"理论在特需病房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S”理论即“五常法”,包括常组织(structurise)、常整顿(system atise)、常清洁(san itise)、常规范(standard ise)、常自律(self-d isc ip line)。针对特需病房在人、物、技术、时间、信息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自2003年1月起,我院把“5S”理论运用于病区管理,效果满意。现报告  相似文献   
18.
我院门诊抢救室于1989~1995年共救治46例低钾性麻痹病人,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6例,其中男40例,女6例;年龄ZO~40岁;其中全身软瘫8例,双下肢无力35例,心律失常1例,手足抽搐2例。发病原因:劳累、流感所致22例,腹泻引起14例,急性酒精中毒引起7例,输入不含钾液体过多3例;血钾浓度<2.7mmol·L‘者33例,2.7~3.Zmmol·L-‘者7例,3.2~3.smmol·I。-‘6例;均为首次发病。2救护体会2.l及早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病人多为急诊来院,接诊护士首先要对病人一看(看颜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所致感染的发生率无论在医院内或社区中都有很快的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应用PCR及多重引物PCR技术、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hilocus sequencing typing,MIST)对8株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SCCmec及ccr基因的分子分型,分析并了解本地区MRSA的主要型别特点及其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6月,我们采用局部血流阻滞的方法行肾部分切除术1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2~72岁,平均352岁,其中肾结石10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5例。左侧7例,右侧8例;所有病人均行IVP造影,5例行逆行肾盂造影,8例病人行CT检查。所有病人均有肾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症[1,2]。(2)手术方法:术前根据X线造影片确定肾部分切除的范围,结石病人将扩张积水并有结石的一极切除,一般切除肾脏的1/3左右;重复肾重复输尿管预切线选在重复肾的交界处。取十二肋切口,显露并游离肾脏、输尿管上段及肾门,重复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