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中国现有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欲实现中医与西医的整合首先需要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石学敏院士从课程、教师与学生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课程建设的合理性、教学意识与方法的重要性、师生配合的关键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的知行合一,实现中医与西医在人才培养层面的最佳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42.
补铁丸联合健脾补血汤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征  杨文华 《河北中医》2009,31(11):1638-1639
老年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临床较常见。有报道在老年单纯贫血中,IDA占首位,约47.22%。若及早明确病因,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往往能获得满意效果;若延误失治,易损害诸脏器,引发合并症,造成不良后果。西医治疗口服铁剂可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43.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因邪毒入侵,客于胞脉,以致气血瘀滞,冲任受阻,带脉失司所致,常归入“月经不调”、“带下”、“少腹痛”、“癥瘕”、“不孕症”等范畴。笔者应用自拟消炎汤辨证施治慢性盆腔炎100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6月~12月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年龄21~40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多以腰腹部疼痛不适、白带异常、月经失调或不孕就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消炎汤辨证加减。药物组成:红…  相似文献   
44.
郝征  李雅玲 《天津药学》2002,14(6):39-40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按照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B2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86.0%,远期总有效率90.0%,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60.0%,远期总有效率4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45.
所谓"医易同源",历代中医经典著作中对疾病的认识均与易学理论有共通之处。以"少阳"为例,《周易》中阐述了少阳的最原始释义,《内经》与《伤寒论》引用了少阳的概念,为其赋予了更具体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周易》中,"震卦"是对少阳含义的最直观表达。"震卦"蕴含着少阳阳气始生、升发力强、为通道枢纽的特点。其卦象的变化蕴含着少阳病病机的深层含义。明确少阳病的病机特点,对少阳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湿病、痰饮和水气病皆是由于人体或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影响肺、脾、肾、三焦正常功能,而使水液代谢失调所致。三者性质相近,病变脏腑相关,随病情发展既可相互转化,又可以合并为病,故治则治法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为祛邪之常法。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要素,故扶正是治本之关键,"以温药和之"是扶正之根本。"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虽是祛邪常法,但有助于阳气得复,祛邪以安正;"以温药和之"虽重在温阳化气,扶助肺脾肾气化功能,但气化功能恢复可利于祛除水湿之邪。所以,扶正即是祛邪,祛邪亦是为了安正,两者是不可完全割裂的。三证初期均是因正气虚弱或邪气壅盛所致,若病情迁延,日久不愈,将转变为虚实夹杂之证,"虚虚实实"延误病情,故辨清虚实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湿病、痰饮、水气病由于病程迁延,病情常常复杂多变,故临床上需要学会变通,根据症状表现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7.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上其治疗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法,虽多可使症状缓解,但部分患者仍然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阅读《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柴胡桂枝汤及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的相关论述,发现二者均运用和法,扶正达邪,均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或麻木不仁之证,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于临证之中,亦有可相参之处。故此提出基于和法辨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和为主,以缓济急,以巧取胜,在其治疗大法的基础上,把握虚实,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多有效验。今结合典型案例,对该治法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8.
陈作  梁勇  郝征  高克俭 《天津中医药》2018,35(6):404-407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中属于胸痹范畴。高主任认为,随着疾病谱和诊治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医对胸痹的认知远远满足不了现代胸痹的整体辨证需求。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虽然显著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冠心病的预防以及介入后治疗仍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难点、热点问题。在临床中,针对与冠心病相关胸痹的病因病机,总结了高克俭主任大量辨证论治的经验,旨在对高克俭主任治疗冠心病的学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以利于对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9.
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是中医四部经典课程中的三部,同属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目前高等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人才培养也在传授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伤寒金匮温病方证综合辨析与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已评为"天津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今对以往相关工作进行总结,试...  相似文献   
50.
王伟  郝征  叶雯佳  袁诣涵  谢骐锘  于舒芃 《新中医》2020,52(10):212-213
正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思想和志趣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诗歌不仅仅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不被人们关注的反映治未病思想的内容。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增订注释全唐诗》中部分诗人的诗歌,体会诗人的写诗意图,挖掘其中体现治未病思想的内容,分析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其中涉及的包括:饮茗、却谷、叩齿、汤浴和饮酒五项内容,对这五项内容稍作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