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多平面重组(MPR)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来本院进行检查的6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本院进行了X线、MSCT检查,并进行后期的MPR和三维重建处理,以临床手术结果 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和MSCT检查的诊断效能和对骨折分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以及kappa一致性值显著高于X线(P<0.05),两者诊断特异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骨折诊断分型的准确率为95.24%,显著高于X线的78.57%(P<0.05);MSCT检查在骨质、软组织和噪声伪影方面的图像质量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 MSCT-MPR应用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中,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影像学图像,从而提高踝关节骨折及其分型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常规口腔X线检查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收集24例受试者X线照射前及照射后7~10d的口腔颊黏膜脱落细胞,弗尔根染色及快绿染色后进行细胞学分析,计数1000个细胞中出现的微核数及其他类型细胞数,包括基底细胞、双核细胞、染色质固缩细胞、核碎裂细胞、核固缩细胞、核溶解细胞和核芽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核率比较:拍摄X线前为0.33‰,拍摄X线后为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其他类型细胞数比较,P值分别为0.603、0.547、0.078、0.141、0.470、0.626、0.6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岁与≥18岁受试者照射X线后微核率与微核改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131与0.144.剂量与照射后核溶解细胞改变量有相关性(P =0.03),与微核及其他类型细胞改变量无相关性.结论 口腔常规X线检查的放射剂量与细胞凋亡率相关,<18岁患者并未在X线照射中受到更多损伤.  相似文献   
53.
郝帅  何勇 《重庆医学》2018,(22):2885-2888,2904
近年来,免疫治疗是继放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又一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发展极为迅速.按照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方式,肿瘤免疫治疗分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作为主动免疫治疗方向的一个分支,因其令人瞩目的疗效和长期持久的应答,已用于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等多个瘤种.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已获FDA批准进入临床应用,包括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1].随着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刷新及疗效预测标志物、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一线、二线的应用模式逐渐清晰,弥补了肺癌精准个体化全程管理的空白.  相似文献   
54.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几十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并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对甲状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诊断、预后和治疗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但仍有些病例具有发展为更具攻击性和致命性的甲状腺癌的风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尤其是癌症的病理生理学。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它们在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致癌作用中具有关键的调节作用。已经在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癌症中观察到lncRNA的表达水平失调,然而它们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仍然很不清楚。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最近的文献,以突出这类长期非编码lncRNA在甲状腺癌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和双回波MR成像评价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对74名志愿者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和QCT检测腰椎骨密度,MR扫描仪及后处理软件检测腰椎椎体内骨髓脂肪组织。根据腰椎DXA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信号强度比值(SI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检验双回波MRI技术所测SIR与DXA的T值及QCT所测骨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IR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 骨量正常组SIR值0.41±0.11,低骨量组SIR值0.55±0.12,骨质疏松组SIR值0.62±0.1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P=0.002),骨量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间、骨量正常组与低骨量组间S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骨量组与骨质疏松组间S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QCT所测骨量与DXA所测T值呈正相关(r=0.675,P<0.01),SIR值与T值呈负相关(r=-0.587,P<0.01)。SIR值与QCT所测骨量呈负相关关系(r=-0.599,P<0.001)。采用SIR评价骨质疏松的ROC分析显示,SIR=0.54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3,诊断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5.7%。结论 QCT可直接精确测量骨质密度;双回波MRI技术可通过检测骨髓脂肪组织间接反映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双回波正反相位MRI成像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分别行MRI常规检查及双回波正反相位成像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双能X线骨质密度诊断仪检测分成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测量并计算L2椎体的反相位与正相位信号比值( SIR)。比较两组SIR的差异,并分析SIR与年龄和骨密度( BMD)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SIR对骨质疏松诊断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和SIR均大于骨量正常组(P<0.01),SIR 与年龄呈正相关(r=0.597,P=0.000)。年龄对SIR 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9),BMD对SIR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239)。 SIR诊断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可信区间为0.712~0.959,截断值为0.356,以SIR>0.356诊断为骨质疏松,其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69.7%。结论双回波正反相位成像能提供腰椎骨髓脂肪及水分含量等信息,可以无创、快速协助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和双回波正反相位(in-phase and out-phase) MRI成像技术在骨髓脂肪沉积中的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经我院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确诊的38例骨质疏松者及30例骨量正常者分别行MRI常规检查、1H-MRS及双回波正反相位成像,并收集资料,分别测量L2椎体的反相位和正相位信号比值(SIR)、水脂比(LRW)和脂肪分数(FF)。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SIR , LRW及FF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SIR值、LRW及FF对骨质疏松诊断效能,并初步确定骨质疏松各指标诊断阈值;Kolmogorov-Snimov法进行正态性检验,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检验SIR与LRW和FF的相关性。结果 得到横轴位和矢状位各68幅MRI腰椎正反相位图,得到68幅单体素MRS波谱图,骨质疏松组SIR值、LWR及FF分别为0.498±0.160 、3.677±3. 093、0。732±0。176,骨量正常组SIR值、LWR及FF分别为0.350±0.971、2.094±1.892、0.573±0.211,两组间SIR、LWR、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04、2.035、2。738 ,P值均<0.05);正反相位所测SIR区分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SIR阈值为0.3850,灵敏度78.9%,特异度为66.7%。MRS中LWR、FF区分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6、0.740,阈值分别为2.063、0.674,灵敏度分别为75.0%、79.2%,特异度分别为71.4% 、72.4%。Pearson相关分析SIR与LRW和FF的r值和P值,结果P值均<0.05。结论 1H-MRS和正反相位MRI两种方法均能提供腰椎骨髓脂肪沉积定量信息,可以无创、快速协助诊断骨质疏松,二者指标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和缺乏程度,初步了解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其中男60例,女80例,年龄21~89岁,平均(58.25±13.76)岁.分析不同年龄组即<50岁、≥50且<70岁、≥70岁者,不同检测季节组即冬春季和夏秋季两组,不同糖尿病病程组即<10年、≥10且<20年、≥20年,及不同HbA1c水平组即<7%、≥7%且<10%、≥10%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1)140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降低[(40.07±16.12)nmol/L],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占13.57%,缺乏者占67.86%,充足者仅占4.29%,不同性别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03,x2=0.189,P均>0.05).(2)男性≥50且<70岁组25(OH)D3水平较<50岁组明显降低(F=2.362,P<0.05);女性≥50岁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50岁组明显降低(F =3.928,P<0.05),维生素D缺乏者的比例均较<50岁组显著增多(x2=10.036,P <0.01).(3)冬春季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夏秋季组(t=-4.681,P<0.01),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x2=18.202,P<0.01).(4)病程≥10年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10年组明显下降(F =5.489,P<0.05),≥20年组严重缺乏者的比例也多于<10年组(x2=7.284,P<0.05).(5)HbA1c≥7%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7%组明显下降(F=3.963,P均<0.01),其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也较<7%组明显增加(x2=6.7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病程长和持续血糖控制不佳者,特别需加强冬季维生素D的检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60.
转移鼻窦的肾透明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移到鼻腔及鼻窦的肾癌颇为少见.我院自2005年10月和2006年8月分别收治了2例转移鼻窦的肾透明细胞癌,本文将对这种罕见病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