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21.
郑琪    蒋超  袁媛  曹亮    金艳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23-28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荧光染料检测快速鉴别西红花真伪品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叶绿体基因片段测序和比对分析,找出西红花与其常见掺伪品序列差异,针对差异碱基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并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反应体系,使用荧光染料法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实现西红花的快速鉴别。结果 建立了基于psbA-trnH序列的西红花鉴别体系,优化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条件为90 ℃预变性1 min,90 ℃变性5 s,58 ℃延伸5 s,26个循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产物中加入染料SYBR Green I,西红花正品出现强烈绿色荧光,而伪品无荧光。结论 位点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可以简单快速鉴别西红花及其掺伪品。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已发表的抗蠕虫药物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抗蠕虫药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在PubMed数据库上收录的1997-2007年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抗蠕虫药物的相关文献,通过一定数据准入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构建Access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如“研究类型”、 “发表年代”、 “涉及药物”等分类项归类。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线性回归和二次回归等统计学分析。 结果 抗蠕虫药物相关论文年度发表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年相关论文发表量增加约6篇;应用性研究为主要研究主题;主要研究病种依次为血吸虫病、丝虫病、蛔虫病、棘球蚴病和钩虫病,其中血吸虫病相关文献数量最多,与其他4种主要蠕虫病的相关文献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研究药物为阿苯达唑、吡喹酮、甲苯咪唑、伊维菌素和乙胺嗪;抗蠕虫药物相关文献在多种医学杂志上发表,发表抗蠕虫药物文献数量第1位和第10位的期刊分别占文献总数的5.52%和 1.63%。 结论 近10年来抗蠕虫药物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其种类不多,亟需发展新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阿托伐他汀钙固体分散体颗粒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检测波长242 nm,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空白对照。结果阿托伐他汀钙的线性范围为4~20 mg/L(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4%,溶出度大于90%。结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用于阿托伐他汀钙片剂或颗粒溶出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插头框F1基因(forkhead box F1,FOXF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FOXF1表达变化.MHCC-97H细胞和Huh7细胞分别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siRNA-1组和siRN...  相似文献   
25.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障碍。认知功能 的改善对患者疾病康复、社会功能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来研究表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南色林和鲁 拉西酮具有独特的受体作用机制,有望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更好的改善。笔者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的病因机制入手,综述布南色林和鲁拉西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进 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6.
目的:基于早期乳腺癌原发灶纹理特征建立超声组学模型并构建列线图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乳腺外科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222例患者的超声图像,使用开源成像平台FireVoxel进行手动分割,并自动提取超声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计算预测概率。基于提取的组学特征及预测概率绘制列线图,给予每个哑变量具体的分值。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绘制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应用效能。采用1 000次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平均AUC。结果:分割图像后共提取了859个超声组学特征,经过LASSO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超声组学特征。基于上述提取的组学特征绘制列线图,基于列线图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AUC为0.808(95%CI,0.751~0.865)。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的SLNM的发生概率与训练队列实际的SLNM发生概率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该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能。内部验证显示1 000次Bootstrap迭代结果一致,平均AUC为0.810。结论:基于早期乳腺癌原发灶纹理特征建立超声组学模型并构建列线图可有效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儿诊断初期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索早期识别MAS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AS患儿的临床、实验室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 MAS患儿的原发病包括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14例、川崎病(KD)5例和结缔组织病(CTD)2例。发生MAS的中位时间为19 d,以KD-MAS发生最快,CTD-MAS发生最晚(P=0.009)。前10位的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95%),皮疹(86%),淋巴结肿大(67%),骨髓吞噬现象(63%),肺部病变(62%),浆膜腔积液(62%),肝肿大(52%),脑脊液异常(5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3%)和脾肿大(38%)。实验室特征方面,血红蛋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甘油三酯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明显升高;IL-6、IL-10和IFN-γ明显升高。21例患儿中20例好转出院。结论风湿性疾病患儿如出现持续发热,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多脏器损害,以及IL-10、IFN-γ明显升高和血清铁蛋白持续升高,要高度警惕MAS发生。  相似文献   
28.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痤疮治疗现状,为提高重型痤疮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首次就诊于全国35家医院皮肤科的3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干预措施及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3012例重型痤疮患者中,76.6%认为痤疮是一种疾病,但仅35.2%早期到医院就诊,其他干预措施包括自行挤压皮损、外涂药物/化妆品、钦凉茶/使用民间秘方、美容院治疗、使用遮盖性化妆品。2388例(79.3%)患者接受过口服药物治疗,包括1161例(48.6%)口服过抗生素,其中罗红霉素占33.9%,其他抗生素占 14.9%,55.5%的患者连续口服药物时间≤4周。2081例(69.1%)患者用过外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占4.3%,其他外用制剂占21.0%;外用药物常导致不良反应如红斑512例(24.6%),脱屑683例(32.8%),结痂73例(3.5%),敏感性皮肤281例(13.5%)。结论重型痤疮是一种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但早期就诊率较低;治疗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外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疗程不足的问题,应提高早期就诊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针对性、足够疗程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9.
郑琪  易艳 《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84-185
正抢救药品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地使用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临床科室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要求抢救药品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100%。但急救车内的抢救药品种类多、数量大,如何提高抢救效率、方便紧急情况下使用、保证抢救质量,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有研究~([1-2])指出,预灌封注射剂是一种新型实用的药品包装方法,在节约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优势明显,具有使  相似文献   
30.
目的:优选中风通络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中风通络丸丸粒圆整度、溶散时限、成丸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对中风通络丸工艺中药材粉碎度(A)、泛丸时用水量(B)、起模用粉量(C)3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试验优选出中风通络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粉碎度120目,泛丸时用水量45%,起模用粉量约14%。结论:按优选工艺制备的中风通络丸外观圆整光滑、色泽均匀,溶散时限符合规定,成丸率较高,说明优选的制备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