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愈加成熟。多媒体教学以丰富的视听信息和高科技表现手段,体现了情境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群体合作学习,变复制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传统医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配合常规电化教学手段(幻灯、投影仪、录像片等)等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情感交流,但信息量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体现不够。尤其在中医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艰涩难懂,传统教学极易以偏概全,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2.
祁白菊是河北省的道地药材,具有优良的品质,但现今不被大众所熟知。本文采用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现代研究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祁白菊的基原及道地性成因进行考证和探讨。系统考证结果表明,祁白菊移植栽培于亳菊,特定的自然环境、优良的种质、药农的精心培育和选择以及独特的加工方式,造就了祁白菊的优良品质,在燕赵名医的广泛临床使用中提高了知名度。亳菊的特定基因是祁白菊产生优良表型的基础,安国适宜的生态环境推动了祁白菊表型的发展。本文有利于促进河北道地药材祁白菊的稳定发展,加强对祁白菊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荆芥作为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疾病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通过对比不同产地荆芥中多糖的含量,评价荆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清除羟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对不同浓度的荆芥多糖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抗氧化研究表明,荆芥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力、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分别为76. 29%、1 730. 15 U/m L、130. 18 U/m L。结论:荆芥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采用熵权TOPSIS法结合多指标,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优化切制规格(2,3,4 mm的厚片,0.5,1,1.5 cm的丁片)、干燥方法 (45,65,85℃烘干,冷冻干燥)等参数对葛根药材进行趁鲜加工,得到葛根饮片。以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及水分和灰分限量为考察指标,通过熵权TOPSIS法对所得指标成分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出葛根药材最佳趁鲜加工工艺。结果 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指标性成分含量具有一定影响,最佳切制规格为边长为0.5 cm的丁片,最佳干燥方式是冷冻干燥。结论 熵权TOPSIS法可用于评价不同趁鲜加工方法对葛根药材质量的影响,且所得最佳趁鲜加工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复性,可为规范葛根药材趁鲜加工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六神曲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六神曲为原料,以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法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溶剂浓度对六神曲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溶剂浓度对六神曲的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和药材重量。响应面法优化得六神曲中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最适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乙醇浓度77%、料液比13 g:30 mL,在此条件下六神曲中总黄酮提取率为0.046%,模型预测值为0.049%,二者相对偏差小于5%。结论:方程拟合良好,说明响应面优化所得的六神曲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Pb)、镉(Cd)、砷(As)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探索符合冬虫夏草及相关产品使用特点的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基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Pb、Cd、As的残留量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金属污染指数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计算重金属日暴露量,分别采用危害指数法和更加精确的靶器官毒性剂量法对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污染评价结果说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As的污染应引起关注,不同品种污染程度为冬虫夏草(繁育品)=蛹虫草<冬虫夏草(野生品)<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1批冬虫夏草(野生品)全草中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累积健康风险需被进一步关注。结论: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限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丹参酮提取物中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 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参酮IIA为内标物,计算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相对于丹参酮IIA的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丹参酮提取物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二者差异,评价一测多评法在丹参酮提取物质量控制应用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相对于丹参酮IIA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55、1.12和1.28;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系统耐用性良好;一测多评法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丹参酮IIA为内标物,建立的丹参酮提取物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酮提取物的多成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
孙宝惠老师“微性状”鉴别中药材学术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性状”鉴定中药材主要是利用解剖镜、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对中药材真伪优劣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易行、迅速的优点,又比一般性状鉴定更准确、更可靠,能有效提高中药鉴别的准确性,便于在基层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
遗传学是我国各个高等学校中与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我国有数量众多的遗传学教材可供选择使用,但是关于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教材却很少,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教材的出版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并对所选用的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指出了其缺憾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考察河北涉县21个柴胡药材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为确定河北涉县柴胡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统计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其总和的动态变化。结果:河北涉县三个地区不同采收时间的柴胡中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其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及其总和的含量6、8月份最高。结论:河北涉县柴胡药材的以6、8月份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质量较好,可以为柴胡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