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B超或体检中怀疑肾脏占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例进行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行肾脏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术后对照病理结果,选择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120例患者中。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选择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实验组的44例,来自对照组46例)。对(最终纳入的9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CT扫描各期病变及健肾实质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组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①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皮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4,P=0.105);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平均CT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实验组健肾实质皮质期与对照组皮质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510);实验组健肾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平均C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⑧实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较对照组减低30%。结论:。肾脏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定性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检查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为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开展清洁与消毒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保障隔离病区的物表清洁与消毒质量。方法 通过检索全球COVID-19防控相关的循证实践指南,以AGREE II(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I)评价工具进行严格评价及指南的筛选,通过开展德尔菲专家咨询及调查利益相关者即清洁与消毒岗护士对流程落实的认同度及观点反馈,最终通过小组会议形成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结果 研究共纳入12篇指南,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合对清洁与消毒岗护士的调查结果,形成6大步骤40条具体内容及备注(评估计划与组织、人员准备与培训、物资准备与提供、实施清洁与消毒、医废处理与整理、监控反馈与改进)的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物表清洁与消毒流程。结论 基于循证实践指南构建的COVID-19确诊患者隔离病区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流程可为疫情中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叉感染、降低院内传播风险提供护理管理策略,为同质化落实清洁与消毒措施、保证隔离病区的清洁与消毒质量提供工作依据。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和布粒,再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后1、3、6月CT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3、6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0.8%、87.5%、83.3%。手术并发症包括少量气胸22例、少量出血2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前12例发生肺不张,术后8例复张,4例减轻;术前10例胸腔积液,术后完全吸收;术前32例咳嗽、咳痰,术后28例症状消失,4例缓解;术前16例胸痛,术后14例疼痛消失,2例缓解;术前22例胸闷憋气,术后20例症状消失,2例缓解;术前4例发热,术后3 d症状消失。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并发症轻,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4.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发现的一种与大脑后部白质病变相关的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见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视觉障碍及精神状态改变等。特征性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枕叶的白质,CT或MRI显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脑水肿。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故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5.
126.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放射性核素和荧光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成像的多功能报告探针的成像及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动物实验经动物保护和使用委员会批准。通过将花青素7(Cy7)和近红外花青染料共价连接到tilmanocept合成多功能报告探针,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分析梳理西安市2010至2012年新生儿死亡监测信息、评审结论和建议,总结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本研究回顾了3年来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监测及市、区(县)级评审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新生儿死亡率、死因顺位、就诊地点的变化情况、规律、评审结论和建议。结果西安市新生儿死亡率3年来较为平稳的维持在2.90‰~2.29‰左右,死亡原因集中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及其它先天异常,就诊级别集中在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区县级占60.34%、市级占80.77%的评审病例结论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或可避免死亡。2011年市级和区县级评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1>0.05);2012年市级和区县级评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结论新生儿死亡评审可从更高层面和更广角度对新生儿死亡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出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正确认识评审意义,资料完整、专家共享,有条件可进行尸检是做好评审工作的重要因素,评审建议的充分应用更是评审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联合超声造影(CEUS)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I-RADS、CEUS检测。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患者TI-RADS分级及CEUS特征。分析TI-RADS、CEUS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TI-RAD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以5级为主,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以4a级为主。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CEUS低增强占比,血流灌注指数(PI)均明显高于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RADS联合CEUS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EUS、T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EUS、TI-RADS单独诊断,TI-RADS联合CEUS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PONSM)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伽玛刀治疗的PONSM病人的临床资料。疗效评估主要依据肿瘤体积控制率及视力控制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病人肿瘤体积及视力稳定率。结果随访12—66个月,肿瘤体积控制率为96.2%,视力控制率为65.4%。肿瘤体积稳定时间39.4~59.1个月,平均49.4个月;视力稳定时间29.6—46.2个月,平均37.9个月。Kaplan—Meier曲线显示:肿瘤体积约在术后30个月趋于稳定,此时肿瘤体积稳定率约为70%:视力约在术后24个月趋于稳定,此时视力稳定率约为67%。结论伽玛刀治疗PONSM的中长期疗效较好,不仅可控制肿瘤生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病人的视力,但需经过一定时间后肿瘤体积和视力才可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30.
郑晶晶  胡平  阙巧艳  周东辉 《当代医师》2013,(12):1641-1645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8例胃癌组织、29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的RON表达及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19例新鲜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转移的淋巴结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RON的表达情况,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株HGC.27、SGC-7901、BGC.803和BGC。823的RON蛋白表达。对所有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3—89(中位时间22)个月,生存率的比较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结果(1)98例胃癌组织RON阳性表达率为56.1%(55/98),29例癌旁组织RON阳性表达率为27.6%(8/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正常胃黏膜不表达RON;(2)RON表达与胃癌细胞浸润深度、有否伴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或P〈0.01),而与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及是否伴远处转移无关(P〉0.05);(3)RO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组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4)胃癌新鲜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伴有胃癌转移的淋巴结中RON变异体(RONA165)均呈强表达,而正常胃黏膜和正常淋巴结未见RON变异体表达;(5)正常人胎儿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03、BGC-823均有不同程度的RON蛋白表达,而未分化胃癌细胞株HGC-27未发现有RON蛋白表达。结论RON主要表达于胃癌组织而不表达于正常胃黏膜,并且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提示RON在人胃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