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膝骨关节炎是目前导致中老年人疼痛和致残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临床中主要以西医非手术疗法和中医疗法为主。干针是一种治疗各种神经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的物理疗法,在近现代被广泛应用,而目前缺少干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文章现就干针治疗膝骨关节炎进行综述,总结介绍干针来源、作用机制和临床运用,为干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ESPB联合TAPB镇痛组(ET组)和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A组)。ET组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超声引导下TAPB,分别于操作结束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IA组不予阻滞,两组术毕均采用PCIA。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30 min (T_3)、60 min (T_4)、90 min时(T_5)、手术结束时(T_6)的HR、MAP;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ESPB 20 min后可阻滞T_3—T_9脊神经支配区域,TAPB 20 min后可阻滞T_9—L_1脊神经支配区域。与T_0时比较,T_2时I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_0和T_2时ET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6时IA组HR明显快于ET组、MAP明显高于ET组(P0.05)。ET组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A组(P0.05),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液输注总量明显少于I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A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抑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腧穴热敏灸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灸法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检索了热敏灸在中医妇科学中的临床研究,将其分为经、带、胎、产、杂五类进行系统整理,并归纳了不同妇科疾病的高发热敏腧穴。热敏灸疗法在妇科诸病中应用范围广泛,尤以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与不孕症研究较多,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艾灸,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的特点;其次,妇科疾病普遍存在腧穴热敏化现象,其高发热敏穴区常见于关元、腰阳关、三阴交、子宫等,与任督脉、脾经关系密切。但热敏化腧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发生发展规律尚不明晰,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热敏腧穴的临床特征及热敏灸规范化操作等,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5.
目的:基于BDNF蛋白表达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脑肠交互作用机制。方法: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俞穴组(大肠俞)、募穴组(天枢)和俞募组(大肠俞+天枢)。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大鼠便秘模型;针刺组每次电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次。运用免疫组化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海马的CA1、CA2、CA3和DG区BDNF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 05)。模型组结肠组织BDNF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BDNF含量均升高,以募穴组差异最明显(P 0. 01)。结论:电针大肠俞募穴促进排便可能是通过提高结肠组织BDNF含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6.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522篇中外文献,52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7.
围术期TOF监测与残余肌松潘库溴铵与维库溴铵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潘库溴铵与维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探讨围术期应用TOF监测降低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81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维库溴铵监测(V+M)组;维库溴铵未监测(V)组;潘库溴铵监测(P+M)组及潘库溴铵未监测(P)组4组.麻醉方法为静脉注射2.0~2.5mg/kg异丙酚,潘库溴铵或维库溴铵0.08~0.12mg/kg,3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应用50%N2O、异氟醚,间断给予芬太尼.使用TOF-GUARD监测仪监测肌松.P+M组和V+M组在TOF计数出现1~2个颤搐反应时给新斯的明0.04mg@kg-1、阿托品0.02mg@kg-1.拮抗;P组和V组根据临床反应判断是否给予拮抗及剂量.观察各组病人到ICU后残余肌松发生率(T4/T1<0.70)及持续时间.结果4组病人到ICU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分别为V+M组23.80%、V组39.13%、P+M组42.11%、P组83.33%,P组残余肌松发生率显著高于V组(P<0.01),而且监测组残余肌松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监测组(P<0.05).4组残余肌松持续时间分别为V+M组(11.11±5.48)min、V组(30.00±15.12)min、P+M组(21.15±11.62)min、P组(44.87±31.39)min,未监测组明显长于监测组(P<0.05).未监测组潘库溴铵及维库溴铵总的用药量分别大于监测组(P<0.05).结论1.围术期TOF监测可明显降低残余肌松发生率;2.潘库溴铵残余肌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维库溴铵,在无神经肌肉功能监测的情况下,应用潘库溴铵应严加注意;3.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阻滞后进行术后肌松拮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8.
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肿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72例星形细胞肿瘤和非肿瘤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并对肿瘤MVD计数 ,分析其意义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PTEN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 ,肿瘤总阳性率为 5 4 17% (39/ 72 ) ,其中Ⅱ、Ⅲ、Ⅳ级者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1 82 % (18/ 2 2 )、42 86 % (15 / 35 )和 37 5 0 % (6 / 15 )。星形细胞瘤PTEN表达率明显高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P <0 0 1) ;星形细胞肿瘤MVD计数 ,72例肿瘤平均MVD为 38 2 2 ,其中Ⅱ、Ⅲ、Ⅳ级者MVD分别为2 8 81± 9 42、41 17± 13 96和 5 3 11± 15 85 ,肿瘤组各级别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星形细胞瘤以窦状扩张型血管、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以芽状或条索状血管为主 ,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部分以球状血管丛为特征 ;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 (r =- 0 5 11,P <0 0 1)。结论 :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在星形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与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TEN表达的检测结合MVD与形态的测定有助于提高评估患者术后生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14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率分别为13.7%(7/51)、42.9%(6/14)和73.8%(48/65).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应激对大鼠海马CREB、E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的应激对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应激1次组(B)、应激1周组(C)、应激2周组(D)和应激4周组(E),每组动物6只。应激模型为强迫大鼠游泳,每天15min。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ERK的磷酸化及总蛋白(p-CREB和t-CREB、p-ERK/MAPK和ERK/MAPK)水平。结果B和C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和E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t-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和E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ERK44和ERK42的总蛋白水平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应激降低大鼠海马CREB的活性,短时间和慢性应激均能降低大鼠海马ERK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