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莉  卢仁睿  王慧慧  李孟  冯卫生  郑晓珂 《中草药》2022,53(11):3385-3393
目的 研究从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中分离得到的地黄苷D对皮质酮诱导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500μmol/L皮质酮处理PC-12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同时给予氟西汀和地黄苷D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In-Cell Western法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asparate protease-3,Caspase-3)、剪切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检测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结果 地黄苷D明显提高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P<0.05、0.01...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鲜地黄中两个酰胺类化合物rehmagluamide(Reh)和rehmanalkaloid C(Reh C)对LPS诱导NRK-52e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建立LPS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模型,加入SIRT3选择性抑制剂3-TYP,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与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与线粒体膜电位(JC-1)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SIRT3蛋白及线粒体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eh和Reh C可不同程度降低LPS作用下NRK-52e细胞凋亡及TNF-α、IL-6、ROS水平和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SIRT3蛋白表达及Bcl-2/Bax水平,但在加入3-TYP后Reh和Reh C的改善作用显著降低。结论:Reh和Reh C可能通过SIRT3/Bcl-2/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LPS诱导的NRK-52e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晚期肾癌患者行索拉非尼治疗期间高血压发生率,进而总结降压治疗对索拉非尼疗效的预测关系。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8例晚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索拉非尼治疗,计算患者用药期间高血压发生率,总结其发生率与索拉非尼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2.1%,其中8例(占比为28.6%)见高血压,对患者行药物治疗与生活指导后,血压均稳定,未见索拉非尼停药或减量病例;高血压发生率与索拉非尼疗效关系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肾癌患者行索拉非尼治疗期间的高血压发生率较高,经治疗后血压均可控,且高血压发生率大小与索拉非尼疗效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优选卷柏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总黄酮和阿曼托双黄酮。以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其优选工艺为A1B2C2D2;以阿曼托双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其优选工艺为A1~3B1~3C2D2 。综合考察采用A1B2C2D2为最佳提取工艺,即药材加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卷柏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一种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运用此模型评价卷柏不同溶剂提取对其降糖活性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发胰岛素代偿分泌障碍,使之产生高血糖症,观察卷柏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摄食量、饮水量、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大鼠腹腔注射STZ 72 h后,血糖、TC、LDL-C、ALT、AST及BUN明显升高,血清HDL-C明显降低.给予卷柏不同溶剂提取物3周,卷柏醇提物组血糖、摄食量、饮水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升高;卷柏水提物组胰岛素敏感性也明显升高,血糖、摄食量明显降低,但饮水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建立了2型糖尿病模型,可用于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筛选;卷柏醇提物降糖作用优于卷柏水提物.  相似文献   
46.
松针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松针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将松针醇提物进行部位分离,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提取部位,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各提取部位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初探松针抗肿瘤作用机理. [结果]石油醚部位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乙酸乙酯部位的作用次之;正丁醇和水部位的抑制作用不明显.4种细胞中SMMC-7721细胞对松针提取物最敏感,该细胞经0.8 mg·ml-1石油醚提取部位处理24 h、48 h和72 h后,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分别为15.43%、20.73%、13.47%,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 [结论]石油醚部位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呈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松针提取物的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分阶段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47.
浅裂鳞毛蕨地上部分二氢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鳞毛蕨属植物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 sublaeta Ching et Hsu.)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浅裂鳞毛蕨地上部分用体积分数为70%丙酮提取液乙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去甲氧基荚果蕨素)(Ⅰ),(2S)5,7-二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荚果蕨素)(Ⅱ),(2S)5,7,2′-三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Ⅲ),(2S)5,7,4′-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Ⅳ),(2S)5-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上述5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浅裂鳞毛蕨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8.
目的:检测正常大鼠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桑白皮拆分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期阐释其寒热属性。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寒性药黄连组(HL)、黄芩组(HQ)、黄柏组(HB)、热性药附子组(FZ)、干姜组(GJ)、花椒组(HJ),桑白皮30%乙醇洗脱组分组(S-30)、桑白皮-脂肪油组分组(S-Z)。连续给药9d,留取肝脏、心脏等脏器,检测物质代谢相关酶葡萄糖激酶(GCK)、果糖磷酸激酶(PFK-1)、磷酸甘油酸激酶(PGK)、丙酮酸激酶(PK)、丙酮酸脱氢酶(PDH)、乙酰辅酶A(acetyl-CoA)、柠檬酸合酶(CS)、异柠檬酸脱氢酶(ICD)、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C)、延胡索酸酶(FUM)、糖原磷酸化酶(PYGL)、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及能量代谢相关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CCR)、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ATP合酶(ATPs)、腺苷酸激酶(ADK)、Na+-K+ATP酶的表达和ATP、ADP、NAD+、NADH、NAD+/NADH含量,初步探讨桑白皮拆分组分对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L、HQ组大鼠体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他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L、HQ、HB组GCK、PFK-1、PGK、PK、ICD、CCR、COX、ATPs、AD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acetyl-CoA、α-KGDHC、PYGL、ATGL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ATP含量虽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NAD+、NADH、NAD+/NADH含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Z、GJ、HJ组GCK、PGK、CCR、COX、ATPs、ADK、ICD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etyl-CoA、α-KG DHC、PYGL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ATP含量虽有所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NAD+、NADH、NAD+/NADH含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30、S-Z组GCK、PFK-1、PGK、PK、PDH、ICD、GSK-3、CCR、COX、ATPs、AD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α-KGDHC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寒凉性中药HL、HQ、HB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作用趋势。结论:典型寒、热中药可以影响机体物质能量代谢,且寒性药能够抑制物质能量代谢,热性药能够促进物质能量代谢,这与本课题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教授提出的新假说相契合;总体来看,S-30、S-Z组也能够抑制物质能量代谢,与寒性药作用类似,可初步推断其药性可能为寒凉。  相似文献   
49.
目的:获得北葶苈子(Lepidium apetalum)中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GGPS)的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蛋白。方法:根据北葶苈子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的GGP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北葶苈子GGPS的c DNA序列,进行TA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于大肠杆菌中表达北葶苈子GGPS蛋白。结果:得到北葶苈子GGPS c DNA全长1 146 bp,编码38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北葶苈子GGP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类异戊二烯合成酶结构域,氨基酸序列进化关系表明北葶苈子GGPS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白芥(Sinapis alba)亲缘关系最近;成功构建了p ET-32a-La GGPS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成功诱导表达。结论:首次克隆得到北葶苈子GGPS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北葶苈子GGPS蛋白,为纯化该蛋白并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综述了近10年来卷柏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