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探讨质粒介导RNA干扰抑制HIF-1α基因对肺癌A549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HIF-1α的干扰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至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用RT-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HIF-1α以及MMP-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前后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后肺腺癌A549细胞中HIF-1α和MMP-2的mRNA表达分别下降86%和64%(P<0.05)。转染后细胞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转染前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35.2±13.2)、(63.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前后划痕宽度分别为(0.48±0.14)、(1.04±0.1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Ai可有效抑制HIF-1α的表达,同时可结合MMP-2启动子下调MMP-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2.
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晓丽  王传霞 《山东医药》2002,42(10):50-51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共护理 10 3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男 75例 ,女 3 8例 ;年龄 17~ 83岁。其中有机磷中毒 9例 ,重症肌无力 8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5例 ,肺性脑病2 8例 ,脑外伤 18例 ,重型复合外伤 2例 ,心肺脑复苏后 2 8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高位截瘫  相似文献   
73.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舌癌。  相似文献   
74.
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电复律是应用高能电脉冲,间接或直接瞬间通过心脏,使心肌包括所有自律细胞同时除极,消除心脏快速异位节律,使其恢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房颤,积极采用电复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院心内科1998年5月-2003年10月对17例患者行电复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明显提高了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率,但约有一半患者疗效不佳或无效。为精准预测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筛选新辅助放化疗的优势人群,在生物标志物方面已进行多项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本文就生物标志物预测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6.
HIV检测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亚洲是继北美、非洲之后成为全球HIV感染上升最迅速、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国AIDS也呈加速流行的趋势,截止到2002年底,  相似文献   
77.
复合PSA测定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化学发光法对复合 PSA( c PSA)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对 1 5 8例经病理组织活检报告验证的前列腺增生 ( 5 8例 )及前列腺癌患者 ( 1 0 0例 )进行了总 PSA( t PSA)、游离PSA( f PSA)及 c PSA检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男性 ( 90例 )作为正常对照组 ,确定了该地区健康男性 c PSA参考范围。结果 试验组 1 0 0例前列腺癌患者 c PSA和 t PSA两种指标经配对资料 χ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 =8.1 ,P<0 .0 1 ) ;c PSA与 f PSA/t PSA比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 =9.39,P<0 .0 1 )。t PSA在 4.0~ 1 0 .0 ng/ml灰区内的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相比 ,两组 t PSA之间无差异 ( t=1 .1 37,P>0 .0 5 ) ;两组 f PSA/t PSA百分比率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 ( t=2 .86,0 .0 1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局部病灶侵犯严重的Masaoka‐KogaⅢ期胸腺瘤的不同治疗模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Ⅲ期)胸腺瘤病例,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可分析者1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率计算,log‐rank法行组间生存对比,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0(3~221)个月。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为51(3~221)个月,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45(2~221)个月。根治性手术组比姑息性手术组生存率更优,前者5、10年OS率分别为88.2%、74.4%,后者分别为51.8%、32.4%(P<0.001),前者5、10年DFS率分别为72.2%、45.5%,后者分别为32.3%、16.1%(P=0.001)。手术联合放疗组相比单纯手术OS更优,前者5、10年OS率分别为82.8%、64.2%,后者分别为55.8%、50.2%(P=0.033),两组的DFS未见统计学差异(P=0.17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R=0.264,P=0.001)、手术根治性切除(HR=0.134,P<0.001)、手术联合放疗(HR=2.778,P=0.009)与较好的OS独立相关,年龄<50岁(HR=0.550,P=0.046)、手术根治性切除(HR=0.555,P=0.042)、单个器官组织受侵(HR=0.111,P=0.003)与较好的DFS独立相关。结论局部晚期胸腺瘤根治性切除者OS和DFS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者,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手术联合放疗有着更好的OS,但仍需设计严谨合理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估各种治疗模式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探讨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血清钙铁锌铜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取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确定单纯性肥胖和正常体重青少年各56名,测定两组血清钙(Ca)、铁(Fe)、锌(Zn)、铜(Cu)、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抗性(IR)、胰岛素敏感性(ISI)和胰岛素分泌指数(IS),分析Ca、Fe、Zn、Cu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青少年血清的FBG、FINS、IR、IS、Ca、Fe、Zn、Cu水平及Zn/ Cu和Zn/ Fe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组青少年血清FBG、IR、IS与Cu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Ca、Zn、Zn/ Cu、Zn/ Fe呈显著负相关(P<0.05);FINS、ISI与Ca、Zn、Zn/ Cu、Zn/ F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Cu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体内存在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及血清Ca、Fe、Zn、Cu平衡失调,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表明Ca、Fe、Zn、Cu失调在糖代谢紊乱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单倍体相合HSCT后PTLD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分别于移植后57~164 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经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PTLD,均为B淋巴细胞来源,EB病毒DNA阳性.采用减量或者停用免疫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应用利妥昔单抗(1例联合化疗)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剂量为375 mg/m2,每周1次,共用4次.结果 治疗后3例的淋巴结均明显缩小,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缓解.结论 PTLD是HSCT尤其是单倍体相合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对于PTLD的治疗效果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rituximab-containing regimens on post-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 following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 cases of PTLD after haploidentical HSC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ime to development of PTLD ranged from 57 to 164 days after HSCT.The main symptoms included fever, superfici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 Epstein-Bart virus (EBV)-positive B-cell PTLD was diagnosed by biopsy of lymph node. Management of 3 patients consisted of withdraw of 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 anti-viral therapy, rituximab (375 rng/m2 , per week for four weeks) mon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plus rituximab.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had complete remission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PTLD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HSCT especially haploidentical HSCT. Rituximab-containing regimens are potentially effective, well-tolerated with mild toxicit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TLD following haploidentical HS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