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腮腺造影对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腮腺造影诊断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价值。方法 以2002年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为对照,对SS的腮腺造影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试验。入选病例共202例,其中SS患者149例,慢性腮腺炎14例,良性腮腺肥大2例,正常者37例。结果 SS患者以末梢导管病变发生率最高(80.20%,239/298侧),主导管病变表现为边缘毛糙(28.19%,84/298侧)或管腔扩张,但边缘不毛糙(13.09%,39/298侧),也可以表现为前2种病变的混合形式,但较少见(2.68%,8/298侧)。分支导管病变与主导管类似,但不同的是观察效果受末梢导管病变的广泛程度影响。SS累及腮腺的0~Ⅴ期病变均有发生,同一患者两侧腮腺病变分期不同的病例占25.98%(33/127例)。非SS患者中,慢性腮腺炎也可表现为末梢导管扩张(7/28侧)、分支导管扩张(10/28侧)、主导管扩张(11/28侧),但导管无边缘毛糙征象。其他非SS病例无导管病变征象。诊断试验结果中,分支导管或主导管边缘毛糙的诊断特异度为100%,末梢导管扩张的敏感度及Youden’s指数最高。结论 (1)在以腮腺导管病变诊断SS时,末梢导管扩张是理想的筛选诊断标准,而分支导管和主导管边缘毛糙则是对SS的确诊标准。(2)腮腺造影诊断SS的价值可受导管病变表现形式及是否为双侧腮腺同时造影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测量健康人胸部大血管直径并计算其比值,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胸部大血管直径正常值和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356例16~80岁之间主肺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直径,并计算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结果 不同年龄段各大血管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各大血管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比值存在差异,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有差异,P<0.05,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无差异,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胸部大血管管径增宽,表现为增龄性改变;男性胸部大血管直径明显大于女性;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比值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3.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的噬菌体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60株从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应用何晓青等的埃希氏菌属分型噬菌体分型结果,95.6%的菌株(153株)可以分型,分属于17个噬菌体型,4.4%的菌株(7株)不能分型,其中66.7%的菌株(107株)分布于2/4,6/2,6/6等三个噬菌体型。从腹泻患者标本分离的80株EIEC,76株可以分型,分属于9个噬菌体型,78.8%的菌株(63株)分布于2/4,6/2,6/6三个噬菌体型。从健康人标本分离的80株EIEC,77株可以分型,分属于17个噬菌体型,48.8%的菌株(39株)分布于6/2,6/6二个噬菌体型,其余各型菌株较少而分散。患者与健康人分离的EIEC主要噬菌体型基本相同,实验说明引起本病流行,健康带菌者可能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24.
<正> 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国际沙门氏菌中心实验室报告沙门氏菌已有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我国迄今已发现190个以上,而自人体分离菌型只近100个。1987年7月及1990年7月,我们分别自2名服务员粪便中检出两株国内尚未报告的两种新血清型的沙门氏菌(编号分别为87-1408及90-206)。现将分离及鉴定等结果报告如下。 一、分离培养 新鲜粪便标本经SF肉汤增菌,分离培养于SS琼脂平板上,挑其可疑菌落接种KIA及LM培养基,其反应疑似沙门氏菌,继以进行培养性状观察以及系统的生化、血清学及噬菌体裂解等试验。 二、培养性状 该两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具动力短杆菌。在营养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菌落圆整、光滑、湿润,2~3mm大小,符合沙门氏菌培养性状。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一起卫生行政处罚复议案件的分析,来探讨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正确理解。 案情简介 2008年4月10日,某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某公司食堂卫生状况差的举报后,立即派员赴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该公司食堂正在正常供餐,但无法出示卫生许可证。后进一步调查确认,该公司因未取得卫生许可证从事中式餐供应曾于2007年11月30日被市卫生局立案查处。  相似文献   
26.
背景:γ-聚谷氨酸是一种经由微生物杆菌发酵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水溶性、吸水、保湿、生物可分解性,无毒、安全等特性,可以与其他材料聚合形成新型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目的:综述γ-聚谷氨酸作为药物载体、医学美容、创伤辅料以及骨质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8-01/2011-05 CNKI、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 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γ-聚谷氨酸,生物材料,药物载体,生物敷料,化妆品”或“γ-Polyglutamic acid; drug carrier; wound dressing; hemostatant; artifical skin; Cosmetics; biological adhesive; surgical suture; 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206篇文献,最终选择26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γ-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降低毒性、控制药物释放以及提高药物靶向性;在医学美容方面,γ-聚谷氨酸为极理想的长效型安全超级保湿剂;在创伤敷料方面,γ-聚谷氨酸有助于降低血小板在敷料表面的黏附,具有止血促凝作用,能够诱导多种细胞增殖分化,增强生物敷料的稳定性和吸收渗液能力;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γ-聚谷氨酸有利于骨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和降解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关键词:药物控释系统及其载体材料;γ-聚谷氨酸;生物敷料;医学美容;骨替代材料 缩略语注释:γ-PGA:γ-Polyglutamic acid,γ-聚谷氨酸;CPT:camptothecins,喜树碱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35  相似文献   
27.
1989年8月自福州公共场所一名从业人员的粪便中首次检出1株布洛克兰沙门氏菌,现将分离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新鲜粪便标本经SF肉汤增菌,于SS琼脂平板分离培养,挑选其可疑菌落接种KIA及LMA上,其反应疑为沙门氏菌,继以进行培养性状、生化及血清学试  相似文献   
28.
1989年自生物药材蜂窝检出1株省内未发现的沙门氏菌,现将分离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一、分离培养药材蜂窝研碎用磷酸缓冲液稀释经胆盐乳糖肉汤预增后用SF增菌,于SS,HE琼脂平板分离培养,挑其可疑菌落接种KIA和LMA上,其反应疑为沙门氏菌,继以进行生化及血清学试验。二、培养与生化性状本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  相似文献   
29.
发根农杆菌对苦豆子高频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优化发根农杆菌对药用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遗传转化的条件,系统地研究了苦豆子外植体的种类(子叶、下胚轴、幼茎、幼叶),发根农杆菌的悬浮介质和密度、乙酰丁香酮的有无,以及共感染时的辅助处理方法(振动培养、真空渗透)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以子叶为外植体;(2)用MS培养基重悬菌体至光密度OD600=0.6,并添加终浓度为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作为诱导菌液;和(3)真空(7.0×l04Pa)渗透15 min,3者的组合可有效地提高发根农杆菌M对苦豆子的转化频率,最高频率可达到89.1%.  相似文献   
30.
单椎体后缘多发软骨结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国  董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1):960-960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umbar posterior marginal node,LPMN)是一种较常见的椎间盘疝,有时易误诊为一般性的椎间盘突出及椎体后缘骨折.笔者遇到1例较为特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