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5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LOS是否超过整体研究队列第75%分位的术后LOS分为LOS延长组(PLOS组)和LOS正常组(NLOS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截瘫、抗凝史、结核耐药、术前抗结核时间、输血、手术部位、手术入路、融合椎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BL)、术后并发症、输血费用、住院费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albumin,ALB)、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套索(Lasso)回归,选择与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以此来预测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的风险概率。使用自举法(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该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以及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152例患者中位LOS为10d,75%LOS为14d,PLOS组96例,NLOS组5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史、结核耐药、术前抗结核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手术时间、IBL、术后并发症、CRP、ESR、术前ALB、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截瘫、输血、融合椎体数目、输血费用、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患者手术时间、IBL、术前Hb、术前ALB,按ROC的约登指数为分割点,手术时间临界值为198(min)、IBL临界值为1000(mL)、术前Hb临界值为118(g/L)、术前ALB 临界值为38.8(g/L)。筛选出与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输血、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术前Hb<118g/L和术前ALB<38.8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LOS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列线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女性、融合椎体数目、手术时间和IBL。进行1000次Bootstrap自助抽样以完成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值为0.88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4(95%CI:0.782~0.98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表观曲线与偏差校正后的曲线拟合良好。DCA曲线显示在0.2~0.9的阈值区间具有最大临床效益。结论:女性、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是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LOS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所绘制的连线图可以帮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并优化围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翼状胬肉病灶进行精准分割。

方法:在PSPNet模型结构的基础上构建Phase-fusion PSPNet网络结构用于翼状胬肉病灶的分割,该网络在金字塔池化模块后接入阶段上采样模块,以分阶段增大为原则逐步上采样,减少信息丢失,适合于边缘模糊的分割任务。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提供的翼状胬肉眼表图像517张分为训练集(330张)、验证集(37张)、测试集(150张),其中训练集和验证集图像用于训练,测试集图像仅用于测试。比较翼状胬肉病灶智能分割和专家标注的结果。

结果:构建Phase-fusion PSPNet网络结构针对测试数据集的翼状胬肉病灶分割单类平均交并比(MIOU)和平均像素精确度(MPA)分别为86.31%和91.91%; 翼状胬肉单类交并比(IOU)和像素精确度(PA)分别为77.64%和86.10%。

结论: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翼状胬肉病灶的精准分割,有助于为医生进行进一步疾病诊断和手术建议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实现翼状胬肉智能诊断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基于眼底彩色照相的常见眼底疾病六分类智能辅助诊断轻量化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研究。采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和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智能眼科数据库的2 400张彩色眼底像数据集,该数据集经脱敏处理及眼底病专科医师标注,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正常眼底像各400...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拟定一种联合多种CT征象对肺部病变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的标准,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3~4月入住我科胸部CT检查有异常征象者,根据患者影像学改变,按制定的判断标准进行初步判定,并行纤支镜等检查,将判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共纳入患者105例,其中病理明确诊断85例,以本研究制定的标准判断为恶性肿瘤者27例,良性者58例;判断为恶性者的27例中,病理诊断为恶性者22例,良性者5例;判断为良性者的58例中,病理诊断为恶性者3例,良性者55例;判断的准确率为90.59%,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1.67%。结论本研究制定的联合多种CT征象标准对于判断肺部病变良恶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5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38例采用Richards钉内固定,B组50例采用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C组62例采用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88±43)d,B组为(149±32)d,C组为(89±25)d;A组骨折愈合率为73.68%(28/38),B组为90.00%(45/50),C组为100%(62/62);A组功能优良率为47.37%(18/38),B组为68.00%(34/50),C组为93.54%(58/62);C组上述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中,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法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骨折愈合率更高、功能优良率更高,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
经过3年多试点(2010年至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果显著,但仍需完善。脑脊髓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的主要病种,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在该疾病的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没有介入神经放射学这门课程。分析介入神经放射学在脑脊髓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提出把介入神经放射学课程纳入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培训方法和时间安排,为有关部门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39.
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诞生的新型降糖药物,在糖尿病领域的几项大型临床研究中证实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但获益机制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血糖的控制。近期ESC上公布的DAPA-HF研究(Dapagliflozin and Prevention of Adverse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证实了SGLT2抑制剂对于未患2型糖尿病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依然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风险,这一里程碑式的研究将开启心力衰竭治疗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3种血管止血器(angioseal,perclose,桡动脉止血器)及传统人工按压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导管中心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术(包括择期及急诊PCI)的患者4717例,男性3018例(64.1%),女性1699例(35.9%),平均年龄(60.6±10.3)岁。根据血管止血方法分为4组,Angio Seal组(1011例),Perclose组(1000例),人工按压组(1677例),桡动脉止血器组(1029例)。比较4组主要及次要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人群中共出现10例主要血管并发症,均发生于人工按压组。与人工按压组比较,Angioseal组和Perclose组血肿及出血、迷走神经反射及血管痉挛发生率减少,血栓形成及血管闭塞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人工按压组比较,Perclose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增加,Angioseal组动脉夹层及动静脉瘘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人工按压组为对照,桡动脉止血器(OR=0.35,95%CI:0.25~0.49)和Angioseal(OR=0.26,95%CI:0.25~0.49)发生次要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降低(P均0.001),Perclose次之(OR=0.71,95%CI:0.54~0.93,P=0.013)。采用桡动脉途径的患者(OR=0.49,95%CI:0.36~0.69)次要血管并发症风险低于经股动脉途径。年龄(OR=1.06,95%CI:1.01~1.04)、女性(OR=2.33,95%CI:1.58~2.64)、高血压(OR=1.81,95%CI:1.23~2.23)、肌酐清除率下降(OR=0.94,95%CI:0.95~0.97)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次要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止血器相对于人工按压显著减少血管并发症。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较股动脉途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