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院自1994年9月~1996年3月,采用小针刀治疗顽固性痛点9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19~56岁;病程3个月~12年;胸壁挫伤3例,腹部挫伤2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19例,臀上皮神经损伤21例,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三2例,慢性腰肌劳损16例,网球肘6例,阳窝囊肿2例,跟骨骨质增生9例。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当的体位。首先选定压病点或敏感点,用2%龙胆紫作好标志,常规消毒、铺巾,再Li2%利多卡因3ml作局部麻醉,然后将小针刀垂直刺入压痛点或敏感点中央处,刀刃与局部肌纤维方向相平…  相似文献   
32.
我队自1987年元月至1990年5月,采用小针刀剥离术,治疗骶髂纤维脂肪疝2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正> 第十一肋尖综合征,临床并非少见,有人认为是外伤所致的创伤性肋下神经炎,也有人认为是下肋间关节异常活动所致。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小针刀加封闭疗法治疗第十一肋尖综合征,收到满意的效果。一、临床资料男性24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2岁,病程最长3年8个月,最短1年,  相似文献   
34.
神经根型颈椎病占临床颈椎病中70%左右,笔者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多年的临床研究,采用痛点强力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变化。方法:对采用推拿治疗的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血液浓度及血细胞聚集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0l或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全血粘度,血液浓度及血细胞聚集性,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36.
软组织损伤在临床极为常见,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酉医则以“封闭疗法”为主。其疗效不稳定,且复发率高。我们自1994年以来,采用肌硬结扩张法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58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80例中,男性392例,女性188例;年龄15~76岁。其中胸背部挫伤35例;肩周炎86例;网球肘62例;肱二头肌腱炎17例;腰椎第三横突综合征108例;慢性腰肌劳损141例;臀上皮神经损伤52例;梨状肌综合征13例;网球腿18例;跟骨骨刺48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康宁克通40mm,2%普鲁卡因3ml,5%碳酸氢钠注射液sml,5%当归注射液4…  相似文献   
37.
颈椎病是中、老年多发性疾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临床的70%左右。目前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有三种学说:一是传统的骨性学说,二是软组织损伤学说,三是骨性病变和软组织损伤互为因果学说。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应用手法加液体松解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效果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本组采用高浓度糜蛋白酶对应节段治疗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有效率达94.44%.认为高浓度糜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中医的血瘀证密切相关,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为了探讨推拿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进一步验证推拿疗法的活血化瘀功能在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采用推拿治疗的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笔者近4年来,率先采用“Y”形羊肠线理入法治疗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7年:病变在左侧者问例,右侧者19例:间歇性疼痛者ZO例,持续性疼痛者12例。治疗方法为:患者取侧卧位,患侧脸部朝上。首先予以定位:第一点,在颧弓外侧缘寻找压痛点及敏感点;第二点,在咬肌隆起处;第三点,在口角外侧方ICI。处;第四点,在第一点与第三点连线中点。用龙胆紫作好标记,常现消毒皮肤,铺洞巾。继则以2%利多卡因05-]ml在第三点、第四点处作局部浸润麻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