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Ri质粒转化植物生产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振战  果德安  郑俊华 《中草药》1998,29(11):775-777
综述了影响发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因素,用生物反应器培养植物发根的方法,提高发根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措施,以及发根培养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世海  刘晓峰  果德安  郑俊华 《中草药》2005,36(7):1075-1077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克隆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7种糖作为培养基碳源时对大黄根生物量的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糖作为碳源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和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大黄根类型与糖种类互作分析显示,DH 7a与麦芽糖对于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DH 5a和DH 5c在蔗糖和果糖差异不显著,非转化根在蔗糖作碳源的培养基中蒽醌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种糖。结论果糖作为碳源最利于大黄根培养的生物量的积累,蔗糖作为碳源时大黄根蒽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培养基优化和毛状根克隆系对掌叶大黄毛状根生物量和蒽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个单克隆掌叶大黄毛状根和4种基本培养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和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产量的因素。结果不同克隆间大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以单克隆毛状根DH 7a最高;培养基种类对毛状根生物量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以W P培养基中毛状根生物量最高;大黄毛状根中的5种游离蒽醌中以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为主;不同克隆间5种游离蒽醌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DH 7a最高,并且DH 7a与B 5培养基的组合,5种蒽醌产量最高;克隆和培养基之间互作分析显示克隆DH 5a、DH 5d与W P培养基,克隆DH 7a与B 5培养基对于游离蒽醌产量来说是优势组合,而克隆DH 5c在4种培养基上5种游离蒽醌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为利用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大规模生产蒽醌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激素与诱导子对决明毛状根生长和蒽醌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LBA9402感染决明Gassia obtusifolia外植体,建立决明毛状根培养系统。结果NAA为决明毛状根培养的最适外源激素,培养基中添加0.05%NAA可使毛状根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总和提高4倍。黑曲霉诱导子对毛状根生长影响不大,却明显促进蒽醌类化合物的形成,其中每50mL培养基加入2.0mL诱导子可使蒽醌类化合物总量增加2倍多。茉莉酸(JA)对决明毛状根中蒽醌类化合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10μmol/L作用最强,蒽醌类化合物总量比对照提高73%,JA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太显著。结论为进一步筛选适宜的决明毛状根培养系统并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屠鹏飞  罗青  郑俊华 《中草药》2002,33(4):300-303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王雪峰  郑俊华 《中药材》1996,19(7):356-358
本文对芦柑果皮进行研究,发现其含较丰富的挥发油(3.2%)。并用GC-MS法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了其中的40种成分,占总的88.68%,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9.66%),单萜类化合物占鉴出化合物的52.43%。  相似文献   
17.
中药浮萍及其混淆品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浮萍及其混淆品少根紫萍、青萍进行鉴别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法及显微组织鉴别法。结果:3种的性状、显微特征不同,并列出图及表。结论:3种的主要特征可作为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十种大黄属植物:滇边大黄、水黄、小大黄、疏枝大黄、拉萨大黄天山大黄、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以及两种待鉴定的大黄的根和根茎中番泻甙A(Sennoside A,SA)、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β-D-glucoside,R8 G)、大黄酸甙(Rheinoside)A、C、D(RA,RC,RD)等五种蒽甙的含量。该研究结果对藏医用大黄的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大黄属植物资源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欢皂苷J20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合欢皮的化学成分及活性。方法:用现代色谱法分离合欢皮皂苷,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法,主要是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及结论:分离并鉴定了一个新三萜皂苷,结构为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糖基]-21-O-{(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β-D-吡喃木糖基-2,7-辛二烯酰基}金合欢酸28-O-β-D-吡喃葡糖基-(1→3)-[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酯,命名为合欢皂苷J20(JulibrosideJ20)。  相似文献   
20.
正品大黄中34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大黄中34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用此法测定三种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林棵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掌叶大黄R.palmatum L.和药用大黄(马蹄大黄)R.foficianle Baill.根和根茎中3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5种游离蒽醌、12种蒽甙、5种芪甙、3种苯丁酮甙、2种萘酚甙和7种鞣质化合物。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含有除蒽醌及其单糖甙外的其他成分最多;其次为掌叶大黄,但掌叶大黄含有的游离蒽醌及其单糖甙最多;药用大黄的根茎,各种成分的含量均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