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体外对胃癌细胞MGC-803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该方对MGC-803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Transwell小室观察该方对趋化因子CXCL12的诱导作用的干预情况;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该方对CXCR4表达的影响。结果该方对MGC-803细胞的粘附和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CXCL12诱导的胃癌细胞穿透Transwell小室的能力,下调CXCR4的表达。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可抑制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的粘附侵袭,其机制有可能是通过CXCL12-CXCR4轴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和氟尿嘧啶)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4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经浆膜腔穿刺置管,充分引流积液后行灌注治疗,治疗组(n=23),灌注甘露聚糖肽40~50 mg,顺铂40~60 mg或者氟尿嘧啶0.5~1.0 g;对照组(n=21),灌注顺铂40~60 mg或者氟尿嘧啶0.5~1.0 g。48 h后开放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每周1次,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7.8%(11/23)和73.9%(17/23),优于对照组的38.1%(8/21)和66.7%(14/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好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主要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局部疼痛。3~4级不良反应少见,治疗组乏力和周围神经毒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疗效,能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肠癌病人外周血miRNA-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0例实验组和2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仙鹤草、败酱草、龙葵组成的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肠癌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侯疗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及毒性反映等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灌肠方干预后患者血清miRNA-31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ELISA检测其对人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灌肠方的作用机理。结果联合治疗组缓解率明显大于单用化疗组(P0.05);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P0.05;经卡氏评分,联合治疗组生活状况优于单用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VEGF、miRNA-31均低于单用化疗组(P0.01)。结论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能提高临床客观疗效及疾病控制率,降低晚期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NA-31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4.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多种恶性肿瘤的1/4,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因而胃癌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胃癌起病多隐匿,早期胃癌可无症状,并常误诊为慢性胃炎,直至癌肿发展至中晚期,手术机会大多已错过。因此,积极做好中药复方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当今有重要意义。现将近5年来中药复方制剂防治胃癌的研究进展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对于H22肝癌腹水的生存期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取传代后的H22腹水接种于小鼠腹腔,造成H22肝癌腹水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5-Fu组、益气健脾小剂量组、益气健脾大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后开始给药,模型组予灌NS 0.4 mL;5-Fu组,予隔日灌胃0.2 mL/d;益气健脾大、小剂量组分别灌益气健脾方不同浓度0.4 mL/d,灌胃至空白组出现第1只死亡时停止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其他3组小鼠体重增长情况较空白组有无显著差异;生存期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之间存在差异,5-Fu组生存时间最长,较其他3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益气健脾方对于H22肝癌腹水小鼠模型的体重无明显有影响,对于小鼠的生存期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别观察蜂毒素联合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多西紫杉醇(TXT)抗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效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绘制5-Fu、DDP和TXT单药及分别与蜂毒素联合用药对该肿瘤细胞生长的剂量一效应曲线,确定联合用药时对肿瘤细胞的效应(FA)与合用指数(CI)的关系,判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蜂毒素分别联合5.Fu、DDP和TXT作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后对化疗药物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蜂毒素单药与3种化疗药物单药均对BGC-823细胞显示出了明显的生长抑制效果。(2)蜂毒素联合5-Fu作用于BGC-823细胞时,FA在0.35~0.75时,CI〈1。蜂毒素联合DDP作用于BGC-823细胞时,FA在O.55左右,CI=1;FA〈0.55,CI〈1。蜂毒素联合TXT作用于BGC-823细胞时,整个区间内均可见CI〈1。(3)蜂毒素分别与3种化疗药物联合作用于细胞后,化疗药物相关基因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etase,TS)、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1,ERCCl)、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1,BRCAl)、β微管蛋白Ⅲ(β—tubu-nⅢ,TUBB3)和微管相关蛋白tau(rrl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tau,MAPT)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蜂毒素具有增强5.Fu、DDP、T)(T对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抑制效果的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化疗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卞泽人  邹玺 《光明中医》2024,(5):1007-1009
当归六黄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制,古代多用于治疗汗证,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现代医家将当归六黄汤广泛应用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妇科、心血管科、皮肤科等多种学科疾病的综合治疗。然而,目前关于当归六黄汤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研究相对较少,此文拟作一梳理,以期为当归六黄汤对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生物碱类药物汉防己甲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和大肠癌细胞SW116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2、4、8、16、32μg/ml)分别在pH值为7.4和6.8条件下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随汉防己甲素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当pH为7.4时,32μg/ml汉防己甲素对HepG-2细胞和SW116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8.6%和96.3%;同时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在肿瘤细胞外pH值由7.4降至6.8后,其对HepG-2细胞和SW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抗肿瘤生物碱类中药的疗效可能受到肿瘤局部低pH值的影响,pH依赖性生理性耐药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59.
健脾化瘀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中的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瘀药物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B系数法,评价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健脾化瘀方中各药物除黄芪和莪术外,其他各药体外均有一定程度的肿瘤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48 h后,健脾药物和化瘀解毒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结论健脾化瘀方中药物大多数对消化道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健脾法和化瘀解毒法在体外能表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0.
化疗相关性贫血临床表现以疲劳感以及伴随的乏力、气短、心慌、面色失荣等为主。病位在脾、肾、肝三脏,病机总属脾肾亏虚、肝气失调。治疗方面,中医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诊治之时审证求因,针对不同病因,提出了补肾、调脾、疏肝等不同治法,配合针灸辅助治疗能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