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高发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瘦素、胰岛素和血脂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组的血清瘦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组高于单纯胆囊结石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在三者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参与调脂,血清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高发胆囊结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在循环牵张力诱导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hPDLCs施加循环牵张力刺激后使用qRT-PCR检测SMURF2的表达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SMURF2和经典WNT信号相关分子的表达,通过ALP染色检测hPDLCs的ALP活性,并结合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评估hPDLCs的成骨分化。通过使用小干扰RNA沉默hPDLCs中的SMURF2基因探究SMURF2对牵张力诱导的hPDLCs成骨分化和经典WNT信号的影响。结果:循环牵张力刺激hPDLCs后SMURF2、ALP、OPN、OSX、COL-1和β-catenin表达升高,ALP活性也增强。沉默SMURF2基因后,hPDLCs的ALP活性减弱,ALP、OPN和OSX基因表达水平下降,β-catenin蛋白下降,但GSK-3β蛋白无变化。结论:SMURF2可能通过经典WNT信号通路促进循环牵张力诱导的hPDL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人大网膜脂肪问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IIlesechymalSteITIcells,ADSCs)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方法术中取人大网膜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CD44、CD34、CD90和CD45分子、MTTr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取P3细胞以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地塞米松及吲哚美辛诱导该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脂肪染色法进行脂肪细胞鉴定.结果培养卅的细胞形态均-呈梭形或漩涡状生长,经流式细胞仪鉴定为ADSCs,细胞生长曲线表明P3细胞增值旺盛,用分化培养基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聚集脂肪颗粒,油红0染色鉴定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结论该方法能培养出形态均一的人大网膜ADSCs,经诱导后可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4.
邹浩  张小文  王琨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9):1093-1095
0引言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而多数病例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而错失手术切除时机.有研究报道指出BismuthⅢa型及Ⅳ型手术切除率仅分别是57.14%、50.00%[2],故而肝门部胆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值得关注.我们分析了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资料,对比研究胆道外引流、胆道外引流联合伽马刀治疗、胆汁体外转流联合伽马刀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李勇  张小文  邹浩  王琨  赵健 《云南医药》2009,(6):628-630
目的测定并分析患者血清及胆汁瘦素(Leptin)水平与胆囊癌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7月1213—2009年6月23日我院收治的胆囊癌病例10例、胆囊息肉患者10例及胆囊结石患者10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并分析其血清及胆汁中的Leptin水平。结果1.胆囊癌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胆囊息肉组。2.胆囊癌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3.胆囊结石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胆囊息肉组。4.胆囊癌组胆汁Leptin水平显著高于胆囊息肉组。5.胆囊癌组胆汁Leptin水平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6.胆囊结石组胆汁Leptin水平显著高于胆囊息肉组。7.胆囊息肉组、胆囊结石组及胆囊癌组的胆汁瘦素水平都显著高于血清瘦素水平。结论瘦素与胆囊癌的形成可能有关,可能成为临床预测胆囊癌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6.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过度增生是良性胆管瘢痕狭窄形成的主要原因[1];前期研究发现Fb在良性胆管瘢痕病变中可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并能表达凋亡相关因子如Sur-vivin、BCL-2、BAX等,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如VEGF等[2];而正常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未见表达。另有研究报道不同组织来源的Fb生物学行为有所不同[3],分离培养人良性胆管瘢痕来源的Fb将对该病变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通过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良性胆管瘢痕Fb,并鉴定证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二倍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78 例二倍体恶性肿瘤患者癌旁组织的 D N A 含量和增殖活性。结果:在78 例二倍体恶性肿瘤癌旁组织中,有244 % 出现了 D N A 异倍体细胞,其 D I 值为(124 ±019) ;非整倍体占全部异倍体的842 % ,多异倍体占158 % ;其 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二倍体中心灶( 分别为268 % 和178 % , P < 005) , 与异倍体中心灶接近(220 % ) 。结论:二倍体肿瘤患者癌旁组织的 D N A 倍体特性和细胞增殖活性可能是影响二倍体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pcDNA3/AFP/angio/tk靶向性融合基因系统对人原发性肝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肿瘤对照组;空质粒组;GCV组;pcDNA3/angio/tk组及pcDNA3/AFP/angio/tk组。瘤内分别注射不同的质粒,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在第二次瘤内给药后第2天及第三次瘤内给药后第15天,分别处死裸鼠进行检测(每次3只)病理学检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查细胞原位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prDNA3/AFP/angio/tk融合基因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TUNEL法检测显示.pcDNA3/AFP/angio/tk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发现pcDNA3/AFP/angio/tk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pcDNA3/AFP/angio/tk靶向性融合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作用效果优于pcDNA3/angio/tk融合基因系统(P〈0.05)。  相似文献   
109.
沈需  邹浩  张小文  纳钊  王滔  魏东 《云南医药》2011,(2):138-141
目的探讨树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优化其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的方法对树大网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待其传至第三代时,用含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μmol/L胰岛素、0.2mmoL/L吲哚美辛、1μmoL/L地塞米松的高糖DMEM诱导配方对树大网膜前脂肪细胞进行成脂诱导,14d后见到细胞内聚集脂滴,对其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树大网膜脂肪细胞在体外成功培养,细胞形态良好,呈梭形。诱导后的脂肪细胞第3d出现少数出现小脂滴,14d左右,大部分细胞胞质中出现圆而大的脂滴。结论树大网膜脂肪组织可在体外进行培养,稳定传代并能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61例,急性期均接受PTGD,其中40例患者再次入院而后行择期LC。对比PTGD前及LC前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差异,并分析PTGD及LC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情况。  结果   40例患者再次返院行择期LC,与PTGD前比较,患者的腹痛、发热等临床表现好转或消失;白细胞计数下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厚度变薄、胆囊最长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患者接受LC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胆道损伤,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结论   PTGD联合择期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疗效确切,可有避免胆道损伤,降低LC中转开腹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