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介绍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的临床初步疗效.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8例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骨折线呈前下后上型者5例,牵引后齿状突骨折复位不佳者3例;男6例,女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不进行后路植骨;待术后随访CT复查显示齿状突骨折骨性愈合后,二期后路手术取出内固定,观察寰枢椎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共置入直径3.5mm的寰椎、枢椎螺钉各16枚,其中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3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3枚,枢椎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11枚、椎板螺钉固定5枚;术中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一期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CT复查显示8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左、右旋转均约35°~55°,平均约45°. 二期后路钉棒内固定取出术后颈椎旋转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颈椎左、右旋转均约50°~70°,平均约60°;随访6~12个月后颈椎旋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颈椎左、右旋转均约80°~90°,平均约85°.结论:对不适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的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非融合、二期取出内固定的方法可保留寰枢椎的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枢椎经椎管4层皮质骨椎弓根螺钉置钉策略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法。 方法 利用PACS系统调阅92例正常成人枢椎椎弓根水平横断面MRI图像,测量椎弓根内侧壁切线(tangent of pedicle medial wall,TPMW)与脊髓切线(tangent of spinal cord,TSC)、硬膜切线(tangent of dura mater,TDM)间距离及椎管内侧壁切线 (tangent of spinal canal medial wall,TSCMW)与TSC、TDM间距离,以及脊髓和椎管横径、矢状径等参数。 结果 同性别双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枢椎TPMW与TSC的距离为9.05 mm,女性为8.57 mm;男性TPMW与TDM的距离为5.04 mm,女性为4.76 mm。男性TSCMW与TSC的距离为7.14 mm,女性为6.70 mm;男性及女性TSCMW与TDM的距离均为3.28 mm。 结论 在枢椎椎弓根水平,经椎管行枢椎4层皮质骨椎弓根螺钉理论上可行,但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对颈部血管CTA扫描,研究寰椎侧块与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以避免经口咽前路手术过程中损伤颈内动脉。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TARP手术的患者145例,术前均行颈部CTA扫描及三维重建,以横突孔内侧缘为界,根据颈内动脉的位置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并进一步划分为4个区。分别测量2组患者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双侧横突孔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术后颈内动脉偏移距离,比较两组左右两侧各参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 内侧组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同侧颈内动脉内侧缘与横突孔内侧缘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与l),内、外组同侧颈内动脉至寰椎正中线距离(d与D)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侧组术后颈内动脉向外偏移距离分别为3.12 mm(女)、3.83 mm(男)。 结论 经口咽前路手术前行颈部血管CTA扫描对了解颈部血管与寰椎侧块的位置关系,避免颈内动脉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410例抗栓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出血、栓塞等不良事件分为正常组(335例,未发生出血及栓塞事件)、出血组(30例,发生出血事件)、栓塞组(45例,发生栓塞事件)。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抗栓药物应用情况及息肉相关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使用桥接抗凝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应用抗栓药物病因、抗栓药物应用时间、术前停药时间、术后恢复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药物病因中,正常组中高血压及冠心病所占比例最高,为67.16%;出血组和栓塞组中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0.00%、66.67%。抗栓药物应用时间中,栓塞组应用时间6个月~1年比例最高,为77.78%;出血组应用时间>5年比例最高,为83.33%。术前停药时间中,正常组术前3~7 d停药比例最高,为53.73%;出血组术前0~2 d停药比例最高,为50.00%;栓塞组术前...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Ghrelin水平与近端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18年本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纳入FD组,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37℃温水负荷试验测定FD组及对照组的胃感觉容积,采用ELISA分析法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及胃黏膜中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养肺逐瘀汤治疗骨折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6例骨折患者,根据术后用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养肺逐瘀汤.对比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反流性食道炎患者86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单用雷贝拉唑.两周后通过症状积分和内镜检查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内镜下检查,治疗组的好转、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单用雷贝拉唑.  相似文献   
40.
蔡佩浩  邱锋  费智敏  孔令军  王夏飞 《河北医药》2013,35(12):1866-1867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常同时发生急性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病死率较高。对于重度广泛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和缩短ICU住院时间,已得到共识[1]。但近年来国内亦有学者提出平衡去骨瓣的概念[2]。我科采用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