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V转化的"永生细胞"(CD23+细胞)抑制途径.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4例EBV感染的IM患儿急性期、恢复早期、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CD23、CD19、CD95、Bcl-2及CD23CD95和CD19CD23共表达情况,并与24名同龄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急性期、恢复早期CD23+、CD23+CD19+细胞率明显下降,CD95+、CD95+CD23+、Bcl-2+细胞率明显升高[急性期CD95+、CD95+CD23+、Bcl-2+细胞率分别为(19.43±8.46)%,(1.81±1.71)%,(23.41±26.47)%;恢复早期分别为(12.94±5.05)%,(1.05±1.20)%,(10.54±9.68)%;而对照组分别为(10.39±2.90)%,(0.50±0.46)%,(7.25±2.88)%].病程越早,变化越明显,恢复期各参数均恢复到正常水平.②CD95+CD23+细胞与CD23+、CD23+CD19+细胞在急性期、恢复早期均呈正相关;Bcl-2+、CD3+细胞在急性期与CD23+、CD23+CD19+细胞呈正相关;急性期CD95+CD23+细胞与Bcl-2+细胞呈正相关;恢复期CD95+CD23+细胞与CD95+细胞呈正相关.结论在EBV感染儿童IM发病过程中,CD95L-CD95介导的凋亡途径对于EBV转化的"永生细胞"在体内的有效抑制起着主要的作用,而Bcl-2对CD95L-CD95介导的凋亡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胃癌、癌旁组织中线粒体膜蛋白 (Apo2 .7) ,Fas和细胞凋亡关键性调控基因Bcl 2蛋白及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病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胃癌患者 45例 ,术中取胃癌组织 ,癌旁组织各 1块 ,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Apo2 .7及Fas、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的Apo2 .7表达 (1 2 .89± 3 .57)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 9.2 8± 6 .1 6) % (P <0 0 1 ) ,而Bcl 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1 5 .96± 5 .0 8)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1 0 46± 2 .94) %(P <0 0 0 1 ) ,Fas蛋白在两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po2 .7表达与分化、浸润程度有关 (P <0 0 5) ,Fas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有关 (P <0 0 5) ;Fas与Bcl 2、Fas与Apo2 .7表达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而Apo2 .7与Bcl 2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结论 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起着重要作用 ;Fas、Bcl 2及Apo2 .7基因发挥了既独立又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报道1例以CD7+和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方法 本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和细胞倍体分 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进行AML1 ETO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8;21)/80 81,xxx,-x,-1,-2,-3,t(3;5)(q29;q31),-4,-5,-7,t(8;21)×2,-9,-16,-17,-18,-19;免疫分型: CD7、CD13、CD33、HLA-DR、CD34阳性;细胞倍体显示双峰状(DI=2.05);RT PCR分析AML1 ETO融合基因阳 性;化疗后未获缓解,生存期4个月。结论 四倍体克隆与M2/t(8;21)白血病有密切的联系且为其继发性改 变,免疫表型表现为异质性,通常预后差,其可能为M2/t(8;21)的一个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64.
CD45是白细胞的共同抗原,但在不同系的成熟细胞上表达的抗原密度却不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后者仅有很少非特异染色荧光。在同一系列的不同发育阶段,细胞表面CD45的表达也不同。一般来说,细胞越幼稚,CD45表达量越低。因此本文将CD45作为所有白细胞的标记物,通过常规设门(FS-SS)和CD45荧光强度对SS辅助设门对5例正常骨髓和100例不同血液病免疫表型的分析,探讨CD45在免疫分型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免疫荧光染色标本来源为血液病患者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EP…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K562-S)和耐药细胞株K562/Adr(K562-R)的抑制作用及其对p210 BCR/Abl融合蛋白和转录核因子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其对K562-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克隆形成初步分析其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PARP-1、p210 BCR/Abl、C-Abl、NF-KB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ZGDHu-1对K562-S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ZGDHu-1作用48h时的,IC<,50>值为0.25μg/ml.在ZGDHu-1作用7天后,K562-S及K562-R细胞克隆形成被完全抑制.ZGDHu-1作用48h后,出现PARP-1裂解,诱发细胞凋亡,下调K562-R细胞p210 BCR/Abl及c-Abl的表达,抑制K562-S及K562-R细胞质内NF-KB/p65的表达.结论 ZGDHu-1能够抑制K562-S及耐药细胞株K562/Adr(K562-R)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通过抑制p210 BCR/Abl的表达,降低NF-KB的活性,阻断NF-KB信号传导通路,尤其对于耐药型白血病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1例住院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以了解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81例本院住院患儿,根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分为感染性疾病组(68例)和非感染性疾病组(13例).根据WBC、中性粒细胞分类及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等将感染性疾病组分为3组,其中细菌性感染组27例,病毒性感染组18例,支原体感染组23例,测定外周血WBC、C反应蛋白及CD64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淋巴细胞CD6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疾病组与非感染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性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的CD64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儿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与C反应蛋白、WBC数量呈正相关,测定外周血CD64可用于细菌性感染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8.
四嗪是一类四氮杂苯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目前唯一作为药品上市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一种咪唑四嗪类口服抗肿瘤药,属于不对称四嗪类化合物.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化学名称为N,N'-二(间甲苯基)-3,6-二甲基-1,4二氢-1,2,4,5-四嗪-1,4-二甲酰胺,属对称四嗪类化合物,是由本课题组胡惟孝等[1-2]合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的四嗪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从多种结构修饰的3,6-二甲基-1,4二氢-1,2,4,5-四嗪类化合物中,经药物构效学筛选出来的,证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3],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为了研究ZGDHu-1抗血液肿瘤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我们以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对象,体外观察了ZGDHu-1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的作用,并从抑制蛋白酶体的角度探讨其对Kasumi-1细胞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其受体CD28与其病情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4名健康体检者和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CD28的表达和CD8^+CD28^+、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并与病毒载量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D80和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5)。病毒载量高低和HBeAg是否阳性与外周血CD80、CD86、CD28及CD8^+CD28^+和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80、CD86及受体CD28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与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和HBeAg阳性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αβ和TCRγδ的表达,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初步探究随病情发展TCRαβ和TCRγδ表达率的变化趋势。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38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中TCRαβ、TCRγδ的表达率。结果TCRα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TCRαβ的表达率比较:重度组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P〈0.01),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而TCRγδ在慢性乙型肝炎各组之间比较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表达能力显著低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其表达能力逐渐降低。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