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8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335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372篇
口腔科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463篇
内科学   792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2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59篇
综合类   2764篇
预防医学   1350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1194篇
  26篇
中国医学   1068篇
肿瘤学   19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72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红皮病型银屑病(EP)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的4种常见炎症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近10年我科163例银屑病住院患者。比较PV(58例)、EP(48例)、GPP(57例)三组间体温、血细胞计数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GPP组年龄低于30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P组和PV组。EP组和GPP组患者入院首日发热比例分别为66.67%和77.19%,显著高于PV组(10.34%)。EP组和GPP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3.75%、73.68%,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7.5×109/L)的比例分别为33.33%、66.67%,均显著高于PV组(分别为12.07%、3.45%),而GPP组相应比例显著高于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组和GPP组患者出现单核细胞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0.83%、36.84%,存在CRP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1.52%、87.72%,存在ESR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3.33%、84.21%,均显著高于PV组(分别17.24%、1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与PV患者比较,EP和GPP患者临床更容易出现发热症状,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RP和ESR升高等炎症标志异常。GPP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比例高于EP患者。不同型别的银屑病在以上常见炎症相关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临床治疗方案理应有别。  相似文献   
992.
乳腺癌的血液供应及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 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间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足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相似文献   
993.
芦荟(Aloe yea)是多年生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百合科中的一个属,其种类繁多,有500余种,按用途可分为药用芦荟、食用芦荟和观赏芦荟.药用芦荟主要有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木立芦荟、中国芦荟及皂草芦荟等.芦荟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古埃及的《耶比鲁斯·巴比路斯》,我国最早的芦荟药用记载于唐代的《本草拾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芦荟的药性、药理等均有详细记载.1953年后历版中国药典对芦荟都有收载.本文根据芦荟的主要药理作用,结合皮肤病的发病机理,对芦荟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7周~12岁(平均3.4岁)儿童30例(42眼)先天性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单眼者1岁以上、双眼者2岁以上Ⅰ期植入Acrysof人工晶状体,其中<3岁年龄组8例(12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4~6岁年龄组18例(24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6岁以上年龄组4例(6眼)保留后囊,术中行后囊抛光。术后常规皮质类固醇滴眼,应用散瞳剂。随访观察6~24月。观察记录视轴、眼底情况及其它并发症。结果(1)视轴区Ⅱ级以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3岁年龄组为1眼(8.33%),4~6岁年龄组为6眼(25.00%),6岁以上年龄组1眼(16.67%)。(2)其它并发症:瞳孔移位<3岁年龄组为3眼(25.00%),4~6岁年龄组为5眼(20.83%),6岁以上年龄组0眼;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在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同时,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阻止视轴浑浊的发生;而对于6岁以上先天性白内障则没有必要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乌比美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乌比美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在AML患者中,实验组的CR期、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平均356.65天和444.63天VS295.59和378.95天),实验组的中、重度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在CML患者中,实验组的CR率、CR期和慢性期均高于或长于对照组(98.18%、352.95天和514天VS60%、246.34天和421.55天,P<0.05),实验组的感染率、感染频率、轻度感染率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细胞遗传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AML和CML患者中,免疫综合疗效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乌比美克对AML和CML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D)对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CND组,n=112)与B组(无CND组,n=12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及B组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9例(43.8%)和6例(5.0%),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较B组多(P=0.01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和B组分别有5例(4.4%)和8例(96.6%)复发,组间无明显差异(P=0.776),A组复发病例均为pN1患者。在A组患者中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的分级与是否有包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目前不能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cN0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或减少肿瘤复发,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对肿瘤准确分期,可用于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胸片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5例确诊病人既往的胸片进行回顾分析,确定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较为特征的征像。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多表现为结节和碎片影,分叶征和空泡征对腺癌犹有意义,倍增时间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结论:胸片仍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有效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并分析影响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女42例,男6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65岁。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后得隐性失血量。分析年龄、性别、诊断、身高、体重、BMI、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者以及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术中出血量为(541±271)mL(200~1700mL),术后引流量为(479±249)mL(50~1010mL),显性出血量为(1020±327)mL(440~2 220 mL),总失血量为(1 963±734)mL(92~3 926 mL),隐性失血量为(942±692)mL(-502~2 716 mL)。因此,隐性失血占总失血的48.0%。隐性失血与身高、体重都有明显正相关,但与BMI没有明显相关性,另外,隐性失血还与术后引流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一半,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术后引流量少时更不能忽视隐性失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9.
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临床分期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于生物型髋关节长期的生物学效应是未知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9年2月,对5例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涂层脱落进行分析,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男3例,女2例;年龄55~68岁.术中取出假体进行分析,探讨涂层脱落发生的原因.对照组为翻修术取下的正常假体(10例).使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断面的表面形态和微结构,并用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测量碎片厚度,维式硬度计测量涂层的维式硬度(HV),以及Push-out试验测量界面抗剪切强度.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组织形态学观察有区别.2例HA涂层脱落患者涂层厚度分别为112、138μm;维氏硬度分别为5 843、4 524 Hv;抗剪切强度分别为12.4、11.6 MPa.3例钛珠涂层脱落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2、88及87分.结论:多种原因可同时导致假体涂层脱落,但临床上碰到的涂层脱落的病例多与假体质量有关,现有各种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涂层与假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从而预防涂层的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0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青春期生长发育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患儿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56例12~16岁(平均14.1岁)AIS女性患儿及462例12~16岁(平均14.3岁)健康非侧凸女孩的大体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AIS诊断标准为冠状面上>10°的脊柱侧凸畸形。观测指标包括身高、坐高、臂长及月经状况。采用Bjure公式计算校正身高及校正坐高。AIS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IS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群体看,AIS组的身高、坐高以及臂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校正身高、校正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月经来潮早于对照组(P<0.01)。从各年龄组看,12岁时,AIS组的校正身高、校正坐高、臂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AIS组校正前平均身高低于对照组。13~15岁,AIS组的校正身高、校正坐高、臂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6岁时,虽然AIS组的校正身高及校正坐高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身高、坐高以及臂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儿青春期生长发育存在形态学的异常,这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