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背景:以往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研究,多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作为辅助因子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单独应用能否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软骨特异性胶原仍存在争议,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及软骨胶原纤维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完整编码区的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同时设未转染组作对照.结果与结论:MTT 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成功筛选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4 d,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RT-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转染组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Ⅱ型胶原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2,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果证实,单独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够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分化,并维持软骨胶原纤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2.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表明将种子细胞复合于支架材料进行骨缺损的修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需探索有效的生长因子以促进修复过程。 目的:探讨负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胶原复合物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后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鉴定其成骨能力;IGF-1过表达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筛选稳转细胞系,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鉴定稳转细胞系中IGF-1的表达。扩培细胞,并与壳聚糖-胶原进行复合培养。同时建立大鼠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实验组植入负载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支架修复组植入未经细胞复合的支架,干细胞复合支架修复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质。术后分别通过X射线和组织学切片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骨缺损修复情况。 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显示细胞CD44阳性率为98.19%,CD45阳性率为3.65%,CD90阳性率为97.62%。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浓度升高至(11.57±0.48)U/L,显著高于未经成骨诱导的细胞(5.55±0.63)U/L(〈0.05)。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IGF-1稳定转染的细胞中IGF-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0.05)。X射线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空白组骨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大鼠后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与其他组相比负载IGF-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胶原复合物组的成骨及修复效果均较为明显。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将IGF-1负载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骨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4-03—2015-03对48例(70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利用个性化导航模板在术中辅助操作)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导航模板组术前采集CT扫描数据,设计个体化导航模板,并通过3D打印机进行制作。比较2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影像学测量股骨和胫骨机械轴的夹角(a MFTA)、股骨远端机械轴外侧角(a LDFA)、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a MPTA)和胫骨近端解剖轴后方角(m PPTA)。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术前术后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导航模板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2天导航模板组血Hb值高于对照组,CR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ES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Hb、ESR、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导航模板组和对照组术后的a MFTA、a PPT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血运重建方法对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1991年1月至2000年1月,对36例股骨颈骨折手术内固定同时采取血管束植入,带血管蒂、肌蒂骨膜(骨)瓣移位或移植,并对部分植入血管或移植骨瓣血管进行对接吻合连通血液循环.结果36例1~9年随访,其中35例在2~5个月骨折愈合,单纯血管束植入术中,1例年长者发生骨不愈合,2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为防止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常规进行血运重建手术.在骨折端进行植入血管的对接吻合连接血运是一个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5.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与患者年龄、内伤成正相关,体质、身体质量指数(BMI)呈负相关的退行性膝关节疾病,主要病机为正虚邪盛;西医学认为是由于损伤、炎症、慢性劳损及各种细胞因子引起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缺损,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目前中西医学仅能延缓该病引起的渐进性、不可逆性的关节软骨破坏,但长期的疼痛、关节功能受限极...  相似文献   
46.
中药内服配合文蛤膏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文蛤膏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为基础方加减内服,文蛤膏外敷,7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壮骨片联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10例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65~78岁;其中男60例,女1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6例,男32例,女74例;平均年龄(66.27±8.14)岁。对照组104例,其中男28例,女76例;平均年龄(65.97±8.19)岁。治疗组予以壮骨片联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对照组予以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骨密度测定、止痛效果测定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对提高骨密度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达89.6%;治疗组对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达92.4%,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方面比对照组有较大改善。结论:壮骨片联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髋关节感觉神经切断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76例71~94岁股骨颈骨折病人,行髋关节感觉神经切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症较低,经随访参照Harris标准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0%。结论 髋关节感觉神经切断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骨股颈骨折安全有效,尤其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49.
寰椎前脱位的病人,特别是脱位不能复位者,多主张行枕颈融合术。作者曾对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寰椎前脱位的患者行枕颈融合术,术后36小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全瘫及陈-施氏呼吸。再次手术切除寰椎后弓,行枕大孔后缘扩大切除。病人转危为安,经3年随访,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王××X,女, 35岁,住院号036588。因颈部外伤致疼痛、活动障碍4个月入院。查体:颈部呈屈曲位并向右侧偏斜,活动障碍;四肢肌力减弱,感觉正常,腱反射存在,二便正常。X线片见齿状突基底部骨折,寰椎向前下方成角脱位,移位达枢椎椎体的1/2,寰枢椎之间成…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PKP联合中成药治疗高龄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高龄陈旧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PK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伤科接骨片。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椎体高度恢复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了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联合中成药在治疗高龄陈旧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好,不仅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还能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也得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