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H1975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功建立H197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吉非替尼组、肺岩宁方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分别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肿瘤体积、瘤重、体重等,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TNU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EGF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的抑瘤率模型组为0,吉非替尼组21.91%,肺岩宁方组25.11%,联合用药组53.28%;各组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模型组(15.11±1.6)%,吉非替尼组(26.64±0.69)%,肺岩宁方组(28.88±1.61)%,联合用药组(55.06±2.39)%。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及单用吉非替尼、肺岩宁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在不影响EGFR、AKT、mTOR总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可显著下调p-EGFR、p-AKT、p-mTOR水平。结论 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可显著抑制H1975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EGFR-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2.
抗瘤增效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抗瘤增效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确诊为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加中药)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29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中药抗瘤增效方。结果 抗瘤增效方配合化疗可改善大部分临床症状,提高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增加体重,减轻血液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VEGF、CYFRA21-1的水平,但在减小和稳定病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瘤增效方与化疗合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3.
肺岩宁方是徐振晔教授研制的具有防治肺癌侵袭转移作用的经验方,本实验在前期观察到肺岩宁方有抑制肺癌血管生成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肺岩宁方及其不同组分对Lewis小鼠移植瘤VEGF、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观察中药肺岩宁及其拆方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肺转移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肺岩宁抗肿瘤生长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岩宁组、益气组、补肾组和抗癌组,每组10只,在接种后第2天开始中药灌胃,灌胃21d后处死,观察肿瘤肺转移情况,取瘤称重后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肺岩宁的抑瘤率33.4%;补肾组抑瘤率24.2%,抗癌组抑瘤率69.6%。肺岩宁组肺转移数目为(2.91±1.37)个,补肾组肺转移数目为(3.20±1.27)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1.83)个。肺岩宁组MVD为(29.57±2.92)条/200倍视野,抗癌组MVD为(24.23±2.33)条/200倍视野,补肾组MVD为(31.93±4.88)条/200倍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51.03±3.09)条/200倍视野。结论:补肾中药抑制肿瘤生长和肺转移;抗癌方对肿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益气中药可能促进肿瘤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中药肺岩宁方抗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血清CEA、CYFRA21-1水平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2例确诊为Ⅲa、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中药)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0例,均采用NP方案化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口服健脾化湿功效之中药抗瘤增效方。结果:健脾化湿法配合化疗可减轻化疗时血液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的水平。结论:健脾化湿法与化疗合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7.
<正>宋某,男,66岁。初诊日期:2002年10月。患者于2002年2月被确诊为右肺腺癌(C-T4N2M0Ⅲb期),伴右侧恶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转移。因化疗两周期后身体不适,遂求治于徐教授。症见气喘、乏力、咳嗽、腰酸,舌红、苔少,脉细;辨证为精气两亏、癌毒结聚;予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法结合分阶段化疗法治疗。患者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间行GP方案化疗,其间口服抗瘤减毒方(黄芪30 g,黄精30 g,苍术9 g,绞股蓝15 g,川黄连6 g)。治疗后复查CT、B超,提示肺部病灶稳定、胸水消失。此后以肺岩宁方(黄芪40 g,黄精  相似文献   
68.
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片段,由细胞结构中细胞角蛋白19的2个单克隆抗体组成,是筛查肺癌敏感度最高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已广泛用于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和治疗评价.近年来,诸多文献对CYFRA21-1的研究进行了报道,现对此进行综述,为今后CYFRA21-1的应用及研究找到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9.
邓海滨 《中医杂志》2003,44(8):577-579
在各种脑转移癌中最为多见的是肺癌脑转移。肺癌通过血液循环发生脑转移占18%。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科徐振晔主任医师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肺癌脑转移,或单纯中药治疗,或配合西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探析如下。1 对肺癌脑转移的认识肺癌脑转移的途径主要是经血液循环转移。癌细胞经肺静脉进入体循环,再经颈动脉或椎底动脉上行  相似文献   
70.
癌症的行气败乱病机是我们通过"《内经》理论指导下基于中国癌症发病大数据癌症病因病机研究"得出的新的中医癌症病机,即在人体脏腑功能虚弱的基础上,长期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造成机体阴阳不和、五脏功能失调、五行生克制化失衡,最终导致"行气败乱"。癌症是行气败乱的结果,也是形气失调、形不化气的一种病理状态。所以癌症的治疗就是通过"散者收之、终者始之"而纠正阴阳失调、五行败乱而重建人体阴阳五行平衡。本文从行气概念的出处、行气败乱与疾病的关系、癌症行气败乱病机的内涵和意义等方面阐述癌症行气败乱病机的核心内容,为理解和运用该病机防治癌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