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的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应用喉罩过程中,研究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年龄1~10岁,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D组用药: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P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记录入室(T)、诱导后(T)、置入喉罩(T)、术毕(T)、拔出喉罩(T)及拔出喉罩后15min(T)六个时点的HR和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清醒及留观时间;记录术中手动通气的发生率、拔出喉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时,D组HR低于P组(P<0.05);T~T时,D组SpO2高于P组(P<0.05);患者清醒时间和留观时间D组短于P组(P<0.05);D组术中手动通气的发生率、拔出喉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静脉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维持喉罩通气时,右美托咪定的麻醉诱导与维持的效果优于丙泊酚,并且能提高术后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72.
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致片状皮下出血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 男,37y。因咳嗽半月而入院。经胸片诊断为右下肺炎。查体全身皮肤无淤点、淤斑及皮下出血。血小板150×109/L。给氟罗沙星(山东天福制药厂,批号990308)0.4g加入5%GS250ml中ivgtt(经右手背静脉),用药200ml时发现患者右前臂的屈侧距进针点约18cm处出现两片皮下出血斑,约8cm×8cm,5cm×5cm大小,色红,压之不褪色,未给特殊处理。次日在密切观察下在左手背再次ivgtt上述药物,用药100ml时左前臂出现约5cm×5cm大小的皮下出血,位置与前日右前臂的对称,立即停用氟罗沙星。未给特殊处理,两前臂皮下出血1wk后消退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致片状皮…  相似文献   
373.
邓洁  盖起明 《云南医药》2000,21(5):388-390
经导管射频消融 (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已成为较成熟的技术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PSVT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 ,因这些病人有一定程度解剖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 ,施行RFCA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我院自 1995年开展RFCA以来 ,已有 141例PSVT患者进行了RFCA治疗 ,其中 2 8例并存有器质性心脏病的PSVT者接受RFCA治疗 ,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995年 7月~ 1999年 10月期间 ,共有 141例PSVT患者接受RFCA治疗 ,其中 2 8例患者并存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14例 ,年…  相似文献   
374.
快速建立临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穿刺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广泛应用,该法简便,并发症少,不需特殊设备,是建立临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一种快速方法。 材料与方法 该研究共有32名病人(男15名,女17名,年龄17至83岁)进行直接穿刺建立临时血透血管通路。主要诊断有晚期肾衰19例、急性肾衰7例、肾病综合征伴有体液过多5例以及慢性肾衰伴急性肺水肿1例。首先在静脉穿刺前,告知这些病人详细方法,包括任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在血透期间必要的髂骨牵引。病人仰卧在平板床上,膝轻度弯曲,下肢外展。为安全起见,固定静脉穿刺部  相似文献   
375.
胎儿甲状腺发生与脑垂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无脑垂体的无脑儿,有脑垂体的无脑儿和正常胎儿的甲状腺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28周无脑儿(有脑垂体),其中 TSH 细胞非常发达,分泌功能旺盛而该例的甲状腺的重量,组织结构均超过正常(40周)胎儿甲状腺的发育状况,其他例无脑儿(无脑垂体)的甲状腺则萎缩。由此显示胎生期甲状腺发育直接受脑垂体 TSH 细胞分泌激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376.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0年,再发5 d”于2021年5月28日收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反复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具体不详)”,近年来反复在我科住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律服用“螺内酯20 mg qd、培哚普利2 mg 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利伐沙班10 mg qd、多索茶碱0.2 g bid”,1年前加用托伐普坦7.5 mg qd。5 d前受凉后心悸、气促再发,伴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泡沫痰,小便量少。  相似文献   
377.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相似文献   
378.
目的研究CA16和EV71在4种细胞系中细胞病变作用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滴度相似的EV71轻症、EV71重症和CA16轻症毒株各1株,分别感染RD、Vero、U251和SY5Y细胞,比较3株病毒在细胞病变的形态及程度、感染后的细胞存活率、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水平和病毒所致凋亡蛋白相关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的差别.结果3株病毒的感染在同一细胞系中表现相似.镜下从形态学上无法对三株病毒加以区别;感染后病毒载量均表现为从高到低依次为Vero、RD、SY5Y细胞到U251细胞的顺序;病毒感染后细胞存活率的顺序与细胞内复制水平与相反,两者之间存在类似负相关的趋势.3株病毒的感染在3种细胞系中均有凋亡蛋白caspase-8、9和3相关mRNA的表达,提示可能3种细胞系中凋亡启动的途径相同.结论细胞水平的感染,提示这两种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并非单独由病毒所决定.  相似文献   
379.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先心病复合畸形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7.9±13.5)岁,平均体重(38.8±22.0)kg。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ASD并室间隔缺损(VSD)10例,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VSD并PDA5例,PDA并PS1例,VSD并PDA并ASD1例。经导管治疗原则: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可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调整。术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30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7例合并PS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46.1±15.1)mmHg下降到术后(17.6±3.8)mmHg(P〈0.01),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1例VSD并ASD患者术前心电图提示双束支传导阻滞,术后观察10d仍存在,给予置人心脏永久起搏器。2例VSD并PDA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水平微量分流,6个月时随访分流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严格掌握介人治疗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0.
目的 了解北京单中心儿童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06年9月至2014年5月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急诊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细胞)行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分离,并用特异性血清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进行凝集抑制试验鉴定型别。同时接种人喉癌细胞(HEp-2)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分离。分为8个监测年度,以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2006至2007年)为1个监测年度,余7个年度类推。对8个监测年度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同期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6 150份咽拭子标本检测了流感病毒,分离到乙型流感病毒345株(5.6%),其中166株(48.1%)B/V系毒株和179株(51.9%)B/Y系毒株。①8个监测年度,出现5个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除2006至2007年外, 2007至2008、2009至2010、2011至2012和2013至2014年的流行高峰呈隔年流行的特点,月阳性率最高可达46.2%(2008年1月和2012年2月)。2006至2007、2009至2010、2010至2011和2013至2014年,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于乙型流感病毒,且乙型流感流行高峰均出现在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后;2007至2008和2011至2012年,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高于甲型流感病毒,且乙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均出现在甲型流感流行高峰前。②8个监测年度中2006至2007、2007至2008、2010至2011和2011至2012年B/V系和B/Y系乙型流感病毒同时流行,余4个年度为其中之一流行株流行。2009至2010、2011至2012和2013至2014年的流行株与WHO推荐的流感疫苗中的乙型流感病毒型别相匹配。③34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患儿中,~12岁以下组中随着患儿年龄增大而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增高。结论 2006年9月至2014年5月北京地区儿童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基本呈现隔年出现高峰的流行趋势。在2个谱系同时流行的4个流行季中,分别以B/V或B/Y系乙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