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 探讨小腿局部肌瓣转位联合膜诱导技术急诊保肢治疗Gustilo Ⅲ B和Ⅲ 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2月,10例合并骨缺损的Gustilo Ⅲ B和Ⅲ 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急诊应用膜诱导技术充填骨缺损,同时联合腓肠肌和(或)比目鱼肌肌瓣转位覆盖骨水泥或骨外露创面,术后行抗感染治疗,对吻合血管的Gustilo Ⅲ C型损伤同时行抗凝治疗,待伤口完全愈合后行传统植骨手术修复骨缺损.其中,Gustilo Ⅲ B型4例,Gustilo Ⅲ C型6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转位5例,腓肠肌内侧头加比目鱼肌内侧半肌转位2例,单纯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逆行转位3例;骨缺损长度为3.0~11.0 cm,平均(5.25±1.70)cm.结果8例行植皮覆盖转位肌瓣,其中6例创面一期愈合,2例植皮后伤口渗液,经换药后愈合;另2例患者,1例转位的比目鱼肌大部分坏死,行交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骨水泥创面,1例小腿上段外侧肌肉坏死,骨水泥外露,行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转位修复,创面均顺利愈合.二期经植骨手术所有骨缺损均获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活动功能,按Paley的方法评定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8例,良2例.结论 合并骨缺损的Gustilo Ⅲ B、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急诊联合应用膜诱导技术和局部肌瓣转位,可有效控制和预防局部感染、覆盖创面,二期通过植骨修复骨缺损,最终完成保肢手术.  相似文献   
123.
1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90岁,42 kg,ASAⅢ级,右(R)股骨粗隆,股骨颈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既往有房颤,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脊柱轻度变形,一般情况可,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右(R)下肢股浅静脉附壁血栓.腰椎CT提示:L5/S1 L3/L4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改变.选择L2-3节点,直入无间隙,旁开顺利,分3次给药8 mL(0.89%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平面在T10,麻醉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100 min.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游离植骨方法治疗骨缺损的效果及其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双侧兔桡骨缺损的模型,通过创面一般愈合情况、X线、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来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创面肉芽质量及愈合率好于对照组,恢复时间小于对照组,4周时X线示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E染色血管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游离植骨可以有效的修复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表达在促进游离植骨血管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5.
邓凯  张成琪  王广丽   《放射学实践》2012,27(5):585-586
病例资料 患者,女,38岁,2个月前骑自行车时自觉会阴部不适,并于左侧大阴唇处可触及大小约3 cm×3 cm肿块.当时无明显疼痛,未行诊治.包块逐渐增大,并向左臀部延伸,行走时外阴部有坠胀感,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分析并对尘肺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90例既往无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尘肺合并CAP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90例既往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CAP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原菌及耐药菌情况;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升高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对照组培养出病原菌6株,4株杆菌,2株球菌(肺炎链球菌),无真菌,无耐药菌;研究组培养出病原菌18株,14株杆菌,1株球菌,3株真菌,其中耐药菌3株,占病原菌的16.67%。研究组病原菌占比2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5);两组病原菌中,耐药菌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升高率用药前后差值分别为54.44%、58.89%,均高于对照组的35.56%、3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升高率用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服、静脉滴注、单用、联用抗菌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疗程>10 d占比52.22%高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二代头孢菌素的总使用率32.22%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5,P<0.05);研究组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总使用率33.33%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45,P<0.05)。结论尘肺合并CAP患者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疗程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抗菌药物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规范、合理、个体化、精准化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27.
邓凯 《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53-153
目的 探讨对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血清脂联素测定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74例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类包括:心功能Ⅱ级31例,Ⅲ级25例,Ⅳ级18例;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被检者之间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血清脂联素的测定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其在临床应用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切断大鼠尺神经主干近段对肢体功能的影响,以判断截取神经的限度。方法 对120只Wistar大鼠在上臂肌皮神经人肌水平不同程度切断尺神经(分别切断1/6,1/3,1/2,2/3及全部),术后6~8周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尺神经电生理变化,尺侧腕屈肌及小指展肌的肌湿重比及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尺神经切断少于1/3,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切断1/3~1/2,恢复较慢,有不可逆损伤表现;切断2/3以上会产生严重的不可逆损伤表现。结论 上臂尺神经切取少于1/3比较安全,切取1/2虽有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但仍有较严重的不可逆功能障碍,临床上应谨慎。  相似文献   
129.
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的解剖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带血管蒂腓骨头移植修复外踝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初步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在60侧成人干燥腓骨标本上测量腓骨头和外踝的相应形态学数据,并在新鲜尸体上摹拟手术。临床应用1例。结果最大周径:腓骨头为(7.3±0.9)cm,外踝为(6.7±0.6)cm;关节面平均宽度:腓骨头为(1.4±0.2)cm,外踝为(1.6±0.2)cm;关节面平均长度:腓骨头为(1.5±0.2)cm,外踝为(2.0±0.2)cm;平均夹角:腓骨头为144°±11°,外踝为162°±10°;平均倾斜角:腓骨头为173°±70°,外踝为171°±6°。应用带腓血管蒂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1例,疗效较好。结论腓骨头与外踝较为相似。根据外踝缺损情况,可以设计带血管蒂的腓骨头移植重建外踝。  相似文献   
130.
无痛胃镜检查已广泛用于临床,针对老年病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老年病人对静脉全麻药的高敏感性,自2006-2009年,麻醉科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