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仝小林教授门诊应用煅龙骨、煅牡蛎的用量策略。方法通过41例2型糖尿病合并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以汗出为主证应用当归六黄汤加煅龙骨、煅牡蛎的门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服药后汗出的变化为评价指标,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结果初诊煅龙牡各30 g者23例(56.1%),服用28剂后,临床痊愈4例(17.4%);显效7例(30.4%);有效11例(47.8%);无效1例(4.3%);初诊煅龙牡各45 g者3例(7.3%),服用28剂,有效3例(100%);初诊煅龙牡各60 g者13例(31.7%),服用28剂,临床痊愈2例(15.4%);显效6例(46.2%);有效5例(38.5%);初诊煅龙牡各120 g者2例(4.9%),服用28剂,临床痊愈1例(50%),显效1例(50%)。结论仝小林教授门诊应用煅龙骨、煅牡蛎以初诊轻汗各30 g起步,中汗各45 g,不效加量到各60 g;重汗病情重,病势急,初诊即给予煅龙牡各60~120 g的用量策略。  相似文献   
22.
<正>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临床以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四大症"为辨证要点,为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基础方,具有辛寒清热生津的功效,治疗无形热炽充斥表里之证。仝小林教授用此方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每获佳效,现举  相似文献   
23.
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张洪义教授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经验。胃肠疾病的病机繁多复杂,虚中有实,寒热错杂;张师治疗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升降并施,脾胃同治;(2)重视调肝,以济中州;(3)活血清热,治疗脾胃;并介绍其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对。  相似文献   
24.
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之一,以过食肥甘引起的肥胖为基础,常伴糖耐量低减、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西医治疗多从单一组分入手,方法较为局限。以脾瘅理论为指导,探讨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认为该病与脾胃密切相关;中满内热是其早期核心病机,病机演变经历了"郁(食郁、气郁)、热(痰、瘀、毒)、虚(脾胃)、损(多脏腑)"4个不同阶段。临证须整体治疗与消膏降浊相结合,实现"肥、糖、脂、压"同调的目标,同时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增强疾病治疗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25.
射干麻黄汤为治疗寒痰阻肺的常用方,能宣肺散寒、祛痰止咳。仝小林教授用此方,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等肺气不降之病证,重用葶苈子、前胡、百部以降肺气;对于肺气郁闭者,则加橘红、厚朴增强行气之功;对于肺的纤维化表现,用红花、三七等活血化瘀抗纤维化。对于急症当速战速决,对于慢性病当守法守方,长期治疗。并指出,在治疗肺部疾病时,当把握肺气的宣发肃降特点,以"逆者平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原则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26.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量"是影响方药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仝小林教授强调中药临床合理用量,急危重症时当以重剂治之。半夏为祛痰要药,临床应用甚广。仝师效法仲景,善用半夏,辨清病性病势,当痰浊深重或失眠时,往往大剂量应用,临床取效迅速明显,但需注意中病即减,另外配合生姜同煎,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7.
利用药物的偏性,调整疾病之偏态的"调态"策略,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思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将极大地提高中医治疗的靶向性。仝小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倡导中西结合,提出"态靶结合"中医临床处方方略,并将其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中。仝师将高血压病的病机概括为"寒、热、水、痰、瘀、革"六种类型,并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具有降压功效的中药,按照"态靶结合"思路,灵活应用于各型高血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8.
代谢性高血压是指在代谢综合征条件下的高血压状态,通常同时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此类高血压用传统的以降压为目的的治疗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基于中医脾瘅理论来重新审视代谢性高血压,运用"态靶因果"的理念对其分期、分型,在调态中打靶,肥胖、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同步调理,以提高代谢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林轶群  逄冰 《北京中医药》2017,36(6):535-536
通过对古籍文献的全面疏理,补前人所未逮,完整地展现脾瘅演变的历史源流:脾瘅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初指以口甘为主的一种病证,病机为中满内热,治以兰草除陈气。宋代开始对脾瘅临床表现的认识逐渐多样化,其方药也不局限于"治之以兰",至清代对其病机的认识则转向以痰湿内蕴为主。  相似文献   
30.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早期即存在络脉瘀滞的现象,其发病多在糖尿病虚态、损态的病理阶段,其发展经历了由气及血,由络滞、络瘀到络闭、络损的病理变化。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以活血化瘀通络作为总原则,根据"态靶因果"的证治策略构建处方,寻找态靶结合的药物,治疗分清络寒与络热,使用辛香药物、藤类药物以及虫类药物,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