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581篇
内科学   556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3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47篇
综合类   1533篇
预防医学   480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75篇
  1篇
中国医学   462篇
肿瘤学   17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维医异常体液分型与年龄、性别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吾尔医异常体液分型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维吾尔医体液论对1108例患者进行异常体液分型,观察各异常体液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并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检验各体液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之间男性和女性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平均年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年龄由小至大的顺序为:异常胆液质>异常粘液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黑胆系;各组患者不同年龄段的分布也存在不同的趋势,患者构成比达到高峰的年龄段分别为:异常胆液质20-29岁(26.75%),异常粘液质40-49岁(26.00%),异常血液质50.59岁(28.13%),异常黑胆质50-59岁(26.56%)。结论:体液分型与性别之间没有关系,但异常胆液质型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异常黑胆质型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提示人们根据自身体液原有的属性及其变化,提前定期适量使用相应的成熟剂和清除剂,防止各种异常体液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在美国,一个普通的新化合物从最初的发现到申请上市,大约需要经过15年的时间,其中FDA用于审评的时间大约为6~12个月。FDA将最终决定该新药能否进入市场,因此除了实施有效的新药开发计划外,熟悉FDA的新药审评程序对于申请人来说也是非常重  相似文献   
93.
王宏  尚彦国  刘暌  尹龙  范一木  王实  只达石  焦德让 《天津医药》2003,31(9):604-605,F002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非常少见 ,仅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0 15 %~0 40 % ,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囊性动脉瘤明显不同。笔者自1997年—2003年治疗6例患者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4例 ,女2例 ,年龄15~48岁 ,平均34 3岁。车祸伤4例 ,坠落伤1例 ,钝器伤1例。临床表现迟发性颅内出血3例 ,反复大量鼻出血2例。从外伤到出血时间为15~30d ,平均24d。1例表现为CT扫描颅内局部高密度影。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及头颅X线检查 ,发现颅底骨折3例。5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 ,1例于手术中发现。4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 ,2例位于大脑前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94.
医学模式已逐渐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 -心理 -医学模式转变 ,对医学生的教育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的医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医学知识 ,同时要掌握一些关于社会、人文、心理、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 ,才能在现代的医学活动中成为一个称职的、受人尊重的医务工作者 ,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在进行医学知识教育的同时 ,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以下各方面的知识讲座 ,以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知识和素质水平。1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科学知识与精神的关系等方面。人文教育的基本…  相似文献   
95.
真菌性鼻窦炎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菌性鼻窦炎以往发病率较低 ,近年由于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 ,其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据报道 ,上颌窦真菌病已占上颌窦感染性疾病的 1 5 .8% 〔1〕。为观察围手术期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 ,本文总结 1 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采用内镜鼻窦手术结合药物综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 2 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 3例 ,男 1 1例 ,女 1 2例 ;年龄 36~5 8岁 ,平均 46.6岁。病程 5个月~ 4年。主要症状 :鼻涕带血或回吸性涕血 8例 ,鼻出血 3例 ,鼻塞、流脓涕 4例 ,从鼻腔或从咽部排出褐色块状物伴有臭味 4…  相似文献   
96.
磺胺类药物的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与电色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μ-HPLC)和毛细管电色谱(CEC)分离磺胺类药物,建立药物微分离分析方法。方法 用ODS柱为固定相,甲醇和2 mmol·L-1磷酸缓冲液(pH 3.0~7.0)为流动相,电压为0~-15 kV,流速为10 μL·min-1,紫外检测波长254 nm。结果μ-HPLC在甲醇-2 mmol·L-1磷酸缓冲液(30∶70),pH 3.0时5种磺胺类药物实现基线分离;CEC在电压为-5 kV,甲醇-2 mmol·L-1磷酸缓冲液(30∶70),pH 5.0时5种磺胺类药物实现基线分离。结论电渗流随甲醇含量、缓冲液浓度增加而下降,随pH值、电压的增加而增加;溶质的保留值(k)随甲醇含量、缓冲液浓度、电压的增加而下降,随电压增加下降明显的是TMP,随pH值变化较复杂。在相同条件下对5种磺胺类药物的分离,μ-HPLC需67 min,CEC只需25 min,后者更适合于磺胺类药物的快速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97.
目的:构建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mIFN-γ和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Easy-mIFN-γ,比较两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mIFN-γ蛋白的能力以及CNHK200-mIFN-γ,ONYX-015及野生型腺病毒Ad5在正常及肿瘤细胞中的增殖力,进一步观察其抗瘤效果.方法:以病毒增殖试验检测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能力;透射电镜观察CNHK200-mIFN-γ在Hep3B细胞中的增殖复制;检测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后mIFN-γ的表达;CPE实验观察增殖病毒对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CNHK200-mIFN-γ和ONYX-015仅在肿瘤细胞中增殖,且前者增殖力较强.CNHK200-mIFN-γ在肿瘤细胞中表达mIFN-γ,且表达量与病毒增殖密切相关,而AdEasymIFN-γ在肿瘤细胞中的mIFN-γ表达几乎不能测到.ONYX-015与CNHK200-mIFN-γ对正常的细胞无杀伤性,但能有效地杀伤癌细胞.结论:外源基因mIFN-γ的插人没有改变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增殖的特性.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mIFN-γ具有良好的肿瘤选择性及增殖性,且可以有效表达mIFN-γ,并且有效杀伤癌细胞,显示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99.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笔者采用中药熏洗加手法按摩治疗骨折后期膝关节功能障碍 14 7例 ,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 7例患者中 ,男 79例 ,女 6 8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15个月 ;股骨粗隆间骨折 14例 ,股骨干骨折 18例 ,股骨下段骨折33例 ,髌骨骨折 2 2例 ,胫骨踝间骨折 32例 ,胫腓骨骨折 2 8例 ;手术病人 5 6例 ,石膏外固定病人 4 4例 ,小夹板外固定病人 2 9例 ,骨牵引病人 18例。膝关节伸屈在 10°~ 70°范围内 ,且均已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2 治疗方法2 1 中…  相似文献   
100.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s-likeTcelllymphoma,SPTCL)是一种细胞毒T细胞的淋巴瘤,好发于皮下,其特征是皮下脂肪组织内有原发的小、中或大的多形性T细胞,围绕脂肪细胞呈花环状排列,瘤细胞有明显的核碎裂、核坏死。SPTCL是近年才确定的一种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新亚型,1994年由国际淋巴瘤研究协作组(REAL分类)正式命名,2000年WHO分类将其纳入外周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肿瘤中。本病属于少见类型的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比较特殊,国内报道极少,国外报道也不多,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