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儿童病毒性脑炎62例临床及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差异及脑脊液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收治的 6 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 ,根据年龄分为A组 ( <3岁 )、B组 ( 3~ 6岁 )、C组 ( >6岁 ) 3组。 ( 1)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 ( 2 )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对脑脊液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 ,包括肠道病毒 (EV)、疱疹病毒 (HSV)Ⅰ、Ⅱ型、EB病毒、巨细胞病毒 (CMV) 5种。结果  ( 1) 3组患儿均有发热、嗜睡、烦躁、淡漠等症状 ;其他伴随症状 :A、B两组患儿中 2 4例 ( 6 2 5 % )伴有惊厥 ,C组中 2 2例 ( 95 7% )伴随头痛。 ( 2 )脑脊液病毒病原检测阳性者 39例 ( 6 2 9% ) ,其中EV 18例 ( 4 6 2 % ) ,HSVⅡ型 9例 ( 2 3 1% ) ,CMV、EB病毒各 6例 (各 15 4 % ) ,HSVⅠ型未检出。结论  ( 1)除发热、嗜睡以外不同年龄组病毒性脑炎患儿伴随症状不同。 ( 2 )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早期检测脑脊液病毒病原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如果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小学英语是英语知识的启蒙教育,要想启其蒙,老师必须注意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积极创设英语情景,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与鼓励.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method of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for tick bacterial flora analysis, and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effective of pathogens in tick and capacity of bacterial flora diversity. Methods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gene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Bartonella henselae,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Ehrlichia chaffeensis and templates were choosen by positive PCR result to amplify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ticks. One set of primers targeting 16S rRNA gene conserved region were chosen to amplify certain fragments, DNA extraction, PCR reaction, cloning and sequencing.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GenBank database. Calculated Coverage values of clone library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Results Sixteen defined genus-or species-bacteria were detected in 103 valid sequences. Eight species were edge type (Clone No. > 5).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identified (Borrelia burgdorferi, Bartonella henselae and Rickettsia sp).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not edge type(Clone No. < 5). Coverage value was 96.11%,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was 2.40. Analysis results of cloning sequence showed that tick-parasitic bacteria mainly were α and γ deformation mycetes which accounted for 56.25% (9/16). Conclusions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technology could make relative quantitative of bacterial flora, and detect many kinds of pathogens in tick. It's a goo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s and bacterial flora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method of 16S rRNA gene clone library for tick bacterial flora analysis, and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effective of pathogens in tick and capacity of bacterial flora diversity. Methods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gene of Borrelia burgdorferi, Bartonella henselae, 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 Ehrlichia chaffeensis and templates were choosen by positive PCR result to amplify the DNA extracted from the ticks. One set of primers targeting 16S rRNA gene conserved region were chosen to amplify certain fragments, DNA extraction, PCR reaction, cloning and sequencing.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GenBank database. Calculated Coverage values of clone library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Results Sixteen defined genus-or species-bacteria were detected in 103 valid sequences. Eight species were edge type (Clone No. > 5).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identified (Borrelia burgdorferi, Bartonella henselae and Rickettsia sp). Three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not edge type(Clone No. < 5). Coverage value was 96.11%,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was 2.40. Analysis results of cloning sequence showed that tick-parasitic bacteria mainly were α and γ deformation mycetes which accounted for 56.25% (9/16). Conclusions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technology could make relative quantitative of bacterial flora, and detect many kinds of pathogens in tick. It's a goo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s and bacterial flora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摘要】:背景: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B-Learning)模式在世界各地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正蓬勃发展,教学价值备受关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Learning模式在国内外医学课程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依据所确定关键词,从期刊数据库(如Premier、CINAHL和MEDLINE)、出版期刊等检索2000年至2017年间相关文献93篇。结果: 经两轮分析共得国内外文献19篇,这些研究均对B-Learning模式在医学教育背景下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对照研究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B-Learning模式能弥补医学教育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教学衔接空隙,有助于医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临床技能提升; 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对提升B-Learning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结论: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医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国内外关于B-Learning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初见成效,B-Learning模式已然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该领域的教学研究将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鼠疫耶尔森菌不同分离株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差异,探索染色体重排在鼠疫菌中发生的原因及用于菌株遗传特征识别和亲缘关系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首株鼠疫菌株CO92(美国)为参考株,以从中国分离出的已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4株鼠疫菌株(内蒙古91001、云南剑川D182038、云南玉龙D106004、西藏那曲Z176003)为对比株,根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genome)上公布的这5株鼠疫菌的染色体序列及染色体上所有编码基因序列间的相似性,将鼠疫菌染色体人为的划分成多个大的DNA节段(染色体板块),确定这些板块在不同鼠疫菌株间排列方式的差异以及板块之间的断裂区片段的基因组成;根据菌株两两比较所得的重排差异结果,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除Z176003菌株外,CO92、D182038、D106004、91001菌株可被分成44个相对独立的染色体板块,板块内部基因组成和排列高度稳定,板块之间可以相对移动.与参考株CO92菌株比较,D182038、D106004菌株染色体均存在13处重排,Z176003菌株染色体存在14处重排,91001菌株染色体存在37处板块排列顺序的改变.菌株间两两比较,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仅有8处染色体板块排列方式不同,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CO92菌株染色体上的相邻板块之间存在43个断裂区,有39个断裂区的DNA片段含有插入序列,其中25个插入序列为IS100.结论 鼠疫菌基因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同菌株间的染色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染色体重排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其拥有的插入序列密切相关.菌株间染色体的重排差异,能用于菌株遗传特征的识别和亲缘远近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和分析我国新发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株(耶尔森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探讨玉龙疫情菌株(D106004)与邻近两个疫源地剑川菌株(D182038)和西藏菌株(Z176003)的亲缘关系。方法 采用全基因鸟枪法及Solexa方法对3株鼠疫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基因组间编码序列比较分析采用BLAST软件进行,基因组间重排分析采用MAUVE软件进行。结果 鼠疫菌株D106004、D 182038、Z176003均具有1个染色体和3个质粒,菌株间染色体、质粒特征基本相似;3株菌株间编码序列的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OG)功能分类及插入序列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3、0.257,P均>0.05)。菌株间编码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基因组重排结果显示,在3株菌株中,有2882个基因具有100%的同源性。其中D106004菌株预测的3636个基因中与D182038菌株一致的基因有2994个,90%以上相似的基因有240个;与Z176003菌株一致的基因有3113个,90%以上相似的基因有200个;D106004菌株与Z176003、D182038菌株的同义SNPs数为59、68个,非同义SNPs数为104、203个;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可分为11个重排片段,较之D106004与D182038菌株之间的16个重排片段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3株鼠疫菌株基因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D106004与Z176003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之与D182038菌株更为接近,玉龙疫源地菌株可能是由西藏疫源地菌株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已有大量工作探讨中医中药在临床治疗中扶正固本的本质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本工作通过电针对正常人机体细胞免疫影响的观察进一步分析在预防医学中针刺疗法对调整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受试者为20-53岁无明显疾病史的正常人,分为三组,电针1组:18人,电针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电针2组:8人,电针穴位是“足三里”,“丰隆”,对照组10人,不进行电针。电针每次15分钟,隔天一次,共三次,强度以有明显的局部麻胀和传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LDQ)观察对照组(干扰素组)52例和治疗组(干扰素加中药辨证治疗组)48例治疗前后CLDQ评分的变化及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LDQ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血清中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VB DNA阴转率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生活质量及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