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贲门癌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已被公认,但贲门癌组织中ER的存在情况未见报道。本文23例取材于手术切除的贲门癌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R。23例中ER(+)15例(65.21%),其中溃疡型占66.67%(10例),略高于ER(-)(50.00%)(P<0.05);淋巴结转移率73.24%,明显高于ER(-)(P<0.01)。作者认为:贲门癌组织中也可存在ER。ER(+)者癌细胞分化较差,淋巴结转移早、快且广泛;贲门癌ER测定可视为判断预后一个因素;不论是否手术切除的贲门癌,经病理学证实分化差者应常规作ER测定,对于ER(+)者除了应用相应的常规治疗外,可试行内分泌治疗并观察其远期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2.
PLGA缓释材料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缓释材料以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的孔径和孔隙率、体内降解时间与骨骼自身修复时间相仿、可以附载生长因子等优点,逐渐成为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PLGA缓释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材料更好适应骨生长以及材料中生长因子如何使用这两个方面,认为可缓释多种生长因子的PLGA缓释材料将会成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3.
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锡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1):i0001-i0006
贲门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依据肿瘤的分期、位置、细胞学类型、生物学特性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全面考虑而定。总的治疗原则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对症综合治疗。1原则1.1外科治疗原则1)凡临床检查认为肿瘤有切除的可能性,无明显转移征象,心肺等重要脏器无严重功能障碍,估计全身营养状态、免疫功能能耐受手术者,均应予以手术探查,尽可能施行根治性切除(彻底切除贲门癌的原发灶、受浸润的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为了解决进食和减轻症状即使是姑息性切除(只切除原发灶或不切除原发灶而只行短路术)亦应争取。2)癌只局限于贲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食管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 17例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而行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上消化道造影、食管镜、组织学的误诊率分别为 88 2 %、5 2 9%及 0 ;前两者各种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结论 :坚持以病理为依据是减少误诊食管癌的重要准则 ;多种检查相结合及必要时复查可减少误诊 ;提高临床医生自身对辅助检查的诊断及评价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1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67例,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手术、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I Ⅱa期、Ⅱb期、Ⅲ IV期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9.5个月、7个月,病理分期越晚生存期越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方案中,局限期手术 化疗治疗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单纯手术治疗方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手术 化疗方案预后优于单纯手术治疗预后(P<0.05);广泛期放疗 化疗方案中位生存时间最长,但各治疗方案间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早期发生淋巴及远处器官的转移,病人多在12个月内死亡,该病应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早期治疗,以改善病人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IMN)是否需要治疗仍存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对淋巴结造影证明有初始IMN引流的早期乳腺癌及原发灶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伴腋淋巴结阳性和因局部晚期伴淋巴结转移行乳腺切除术后的病人给予IMN照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腰骶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有26例腰骶部转移性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肺癌转移9例,直肠癌转移3例,乳腺癌转移7例,肝癌转移4例,不明原因转移性肿瘤3例。其中有腰骶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23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20例,术前15例出现马鞍区感觉减退,排尿困难或便秘,部分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结果 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26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疼痛术前数字评分量表评分平均8.1分(4~9分),术后为2.1分(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钉棒断裂情况。术前15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2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无改善,总的术后症状缓解率为80%,半数患者能正常从事一般学习和工作。结论依据腰骶椎转移性肿瘤对椎体破坏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后路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手术设计更灵活,固定更加牢固,能有效解决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重建这一治疗中的难点,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29.
贲门癌外科治疗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贲门癌的定义由于原发于食管下端、贲门及贲门下方胃近端的恶性肿瘤均可浸润至食管-胃交界部,所以临床上习惯性将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泛称为贲门癌。日本学者将食管下端及胃上端各2cm之内的范围定为贲门区;美国学者将病灶中心位于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上1 cm、下2 cm区域内的癌称为贲门癌;我国则将原发于或主要占据食管胃黏膜交界线下2cm 范围内的癌定为贲门癌。1998年国际胃癌联合会和国际食管疾病学会协作会议将解剖学上贲门的上、下5cm范围内的食管和胃发生的癌定义为贲门区域癌,并将该区域的肿瘤分为3个类型:I型,发生于远端食管黏膜的腺癌,通常起源于食管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即Barrett’s食管),能够从上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Ⅱ型,真正意义的贲门癌,指发生于解剖学贲门或食管-胃交界部的肠上皮化生区,又称交界部癌;Ⅲ型,贲门下的胃癌,并从下方浸润食管-胃交界部及食管的下端。  相似文献   
30.
肺淋巴管肌瘤病二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肺淋巴管肌瘤病二例赵锡江,张连郁,张熙曾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Lymphangio-my-omatosis,PLM)是一种主要累及肺、纵隔及腹部淋巴结的罕见综合征。国外至1991年10月共报道119例,国内至1993年5月仅有2例报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