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8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效应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入选住院的102例AHF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硝普钠(NIP)对照组。2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rhBNP组加用新活素,NIP组加用硝普钠,持续静脉滴注24 h。分组后再于rhBNP组中选取15例(G1组),NIP组中选取16例(G2组),应用Swan-Ganz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比较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治疗24 h后患者呼吸困难均减轻,rhBNP组好转程度优于NIP组(P<0.05)。2.rhBNP组和NIP组肺部湿啰音均有改善,rhBNP组改善更明显(P<0.05)。3.2组心率(HR)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rhBNP组尿量较NIT组有增多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P<0.05),rhBNP组升高更明显(P<0.05);但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无明显变化(P>0.05)。6.2组PCWP、PAP均降低,G1组明显优于G2组(P<0.01),在用药后30 min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低血压,但与NI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治疗急性AHF患者疗效显著,短期效果优于常规硝普钠治疗,且临床应用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观察冠心病支架置入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并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抽取外周血,根据比浊法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正常反应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APP-A和TNF-α水平,分析氯吡格雷不同反应性的发生与PAPP-A和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24h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3.3%,氯吡格雷抵抗组患者术后24h血清PAPP-A水平(73·8±34mIU·L-1)与术前(47·6±37·3mIU·L-1)和正常反应组术后(22·5±6·3mIU·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血PAPP-A水平(r=1.216,P<0·05)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氯吡格雷具有不同反应性的患者血PAPP-A、TNF-α水平存在差异,PAPP-A可能与氯吡格雷抵抗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3.
15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小剂量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16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小剂量溶栓联合PCI治疗(小剂量易化PCI)组和直接PCI治疗组,69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50mg溶栓加PCI治疗,47例患者行直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入院至PCI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剂量溶栓易化PCI治疗组PCI术前IRA开通率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3级血流率明显高于直接PCI组(44.7%对21.7%,P<0.05;34.0%对10.1%,P<0.05);小剂量易化PCI组术后TIMI3级血流率和出院前LVEF明显高于直接PCI治疗组[95.9%对85.9%,P<0.05;(65.2±7.6)%对(50.4±14.3)%,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且不增加MACE和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5.
目的:通过与药物治疗相比,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共入选156例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LVEF<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其中接受PCI治疗的患者65例,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患者9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30d和1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不良事件(MAE)包括全因死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心力衰竭、胃肠道出血、新出现的肾衰、脑出血;心绞痛(CCS分级)及心功能状态(NYHA分级)以及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1年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PCI组患者术后30 d及1年心绞痛分级均较药物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虽然两组患者30d及1年的心功能分级和LVEF均有改善和提高,LVEDD均有缩小,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30d的总MAE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13.8%vs.4.4%,P<0.05),主要表现为全因死亡、STEMI、急性心力衰竭的增加(P<0.05)。PCI组患者30 d存活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95.4%vs.98.9%,P<0.05),PCI组患者1年的存活率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2%vs.93.4%,P>0.05)。结论:PCI相比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改善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但是短期全因死亡、STEMI、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且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6.
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7.
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早期或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和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功能和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探讨替罗非班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160例备行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配到PCI前早期应用组(冠状动脉造影前4~6 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前即刻应用组(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前和PCI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术后24 h、3 d、7 d、30 d和180 d MACE.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PCI前早期应用组冠状动脉造影前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PCI前即刻应用组(8%比42%,P<0.05).两组PCI后24 h和3 d内均未发生MACE,7 d MACE发生率均为1.3%.PCI前早期应用组术后30 d(3.8%比6.3%,P>0.05)和180 d(13.0%比16.7%,P>0.05)MACE发生率均低于PCI术前即刻应用组.两组180 d无MACE发生的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3.7%(P>0.05).增龄(OR=1.164,P<0.001)、高血压(OR=4.165,P=0.037)和2型糖尿病(OR=13.628,P<0.001)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替罗非班的应用时机对MACE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OR=2.416,P=0.153).在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5%比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25%.结论 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PCI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减少PCI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增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是高危NSTE-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中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对比分析一种新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因胸痛原因住院的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心绞痛的患者3165例.其中冠脉造影1959例(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而不计入250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206例(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和反关脉而不计入135例),共计2780例入选.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2组,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1390例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组1390例.观察术后即刻及出院时桡动脉主、次终点事件.主要终点包括: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前臂疼痛或不适、桡动脉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桡动脉内膜直径等.次要终点包括压迫时间、压迫止血效果、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 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组总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P<0.01),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满意度明显较高(P<0.01).结论 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能够减少血管总并发症,减少压迫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对桡动脉内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综合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老年人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对 35 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 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确诊冠心病 2 32例 ,阳性率 6 5 4%。单因素分析 ,增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增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易致老年冠心病事件发生。多因数回归分析 ,性别、年龄、吸烟及LDL/HDL C为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年轻患者比较老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更高。因此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可为老龄患者带来的绝对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60.
目的研究对有出血倾向患者(正在进行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治疗)施行电灼术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比较有出血倾向电灼术应用组(A组,n=47)和非电灼术应用组(B组,n=42);无出血倾向电灼术应用组(C组,n=95)和非电灼术应用组(D组,n=91),4组止血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无论有出血倾向组还是无出血倾向组,电灼术可明显降低囊袋渗血、血肿并发症,且有出血倾向组应用电灼术有更明显的优势(P=0.004)。使用电灼术组术中无心肌穿孔、大出血、电极脱位和起搏器系统故障。随访1年起搏参数与程控参数一致,无囊袋感染。结论电灼术止血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