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医干预组单纯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综合干预组则给予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情况及TBA、GGT水平和产后出血、剖宫产和羊水粪染等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干预组,P<0.05;综合干预组产后出血、剖宫产和羊水粪染等发生明显低于西医干预组,P<0.05;治疗前两组瘙痒情况及TBA、GGT水平相似,P>0.05,治疗后综合干预组瘙痒情况及TBA、GGT水平均明显优于西医干预组,P<0.05。结论:茵陈加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瘙痒症状,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合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载体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以甘草次酸(GA)为肝靶向基团,丁二酸酐为间隔臂合成GA-suc,再与壳聚糖枝接,获得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载体(GA-suc-CTS),采用HPLC法、UPLC/MS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元素分析法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确立了制备GA-suc-CTS载体的最佳工艺参数,经色谱法、光谱法等鉴别表明GA-suc-CTS载体合成成功。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最终获得的GA-suc-CTS中甘草次酸的取代度高达7.29%。  相似文献   
33.
功能性子宫出血 (简称功血 )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自 1 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 1 2 0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 ,年龄 1 3~ 2 0岁 5 6例 ,2 1~ 45岁3 8例 ,46~ 5 3岁 2 6例 ;病程 3月~ 4年 ;子宫出血时  相似文献   
34.
2002年5月~2007年11月,我们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6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失代偿期肝硬化198例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瑞娟  姚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1975-1979
目的 探讨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8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局完整的19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39项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球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BV DNA、脾静脉内径17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球蛋白(P=0.000)、自发性腹膜炎(P=0.014)、肝性脑病(P=0.02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0.031)4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
慢性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中药外用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侧隐窝穿刺体表定点及注药试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与分析表面肌电图在腰骶神经根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伴神经根损伤患者130例,均行CT、MRI检查和肌电图检查,且均经手术探查明确神经根损伤部位共177根,比较不同诊断方法与手术探查的符合率、不同神经根受损几率。根据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所有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和中重度疼痛组,采集2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时L_5~S_1水平竖脊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其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肌电图定位受损神经根敏感度为90.96%,明显高于CT检查定位(75.15%)和MRI检查定位(67.80%)(P0.05),以腓浅神经受损率最高,且中重度疼痛组患者较轻度疼痛组竖脊肌、腓肠肌AEMG明显偏低(P0.05),MFs绝对值明显偏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定位神经根损伤部位较CT、MRI检查,有较高敏感度,能准确判断患者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同种抗-P1在肿瘤患者中的检出及分布特点,提高输血安全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备血及输血的112 658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柱凝集技术对收集的患者标本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 在112 658例肿瘤患者中,检出意外抗体1 079例(0.96%,1 079/112 658),其中71例鉴定存在同种抗-P1(6.58%,71/1 079)。存在抗-P1的患者中男性占比59.15%(42/71),60.56%的患者无妊娠史(P<0.01),患者ABO血型分布为A型29.58%(21/71)、B型52.11%(37/71)、O型12.68%(9/71)、AB型5.63%(4/71),其中57例(80.28%)存在ABO血型定型困难(P<0.01),B型患者定型困难发生率高于其它血型(P<0.05),B型定型困难的患者中,反定型w+反应强度发生频率高于其它反应结果(P<0.05)。存在抗-P1的患者中胃肿瘤及脑占位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其它同种抗体,妇科肿瘤发生率低于其它同种抗体(P<0.05)。结论 抗-P1可影响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