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改变与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胰腺组织结构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及纳屈桐的治疗作用,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成AHNP模型。取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AHNP组,纳屈酮治疗组,分别手术后6、12、24小时称取胰腺重量,观察AHNP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改变。同时测定其血浆淀粉酶和内毒素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HNP组血浆淀粉酶、内毒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胰腺组织结构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及纳屈酮的治疗作用,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成AHNP模型。取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AHNP组(n=45)、纳屈酮治疗组(n=45),分别于术后6、12、24小时称取胰腺重量,观察AHNP大鼠胰腺组织结构改变,同时测定其血浆淀粉酶和内毒素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HNP组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及胰腺系数升高,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胰腺损害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纳屈酮治疗组与AHNP组相比,其血浆淀粉酶、内毒素及胰腺系数下降,而且胰腺损害减轻。本实验结果提示:AHNP引发内毒素血症,纳屈酮可通过改善胰腺缺血性损害而降低血浆内毒素,延长大鼠生存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参灵草口服液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HIV-RNA载量及CD4+T细胞的作用。方法 2012年2~4月纳入HIV无症状感染者,给予参灵草口服液1支/d(200 m L/支),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不同时间点(入组前、口服2月、4月、6月)患者HIV-RNA载量及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5例HIV无症状感染者。结果显示,口服参灵草前、后不同时间点CD4+T细胞计数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HIV-RNA载量未出现规律性变化。总有效率处于稳定状态,显效人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参灵草口服液有助于提高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免疫力。受样本量和研究设计所限,本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冠心病病人中D型人格与非D型人格病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生命质量的差异;探索D型人格对冠状动脉支架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冠心病行支架置入术病人,运用简明36项健康问卷(SF-36)、D型人格量表(DS14)及一般人口统计学问卷,分别于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104例病人中,D型人格病人占37.5%,支架置入术后D型人格病人生命质量评分为69.8分±10.5分,非D型人格病人为74.5分±9.2分,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生命质量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D型人格比非D型人格病人得分低,D型人格进入到生命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结论]D型人格是影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格的病人在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较非D型人格病人恢复差,表现在生命质量的多个方面,在临床中应重视这类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亚甲蓝+牛磺胆酸钠联合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90只,雌雄各半,采用拆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牛磺胆酸钠组(ST组)及亚甲蓝+牛磺胆酸钠组(MBST组),分别经胰胆管逆行注射0.9%生理盐水、牛磺胆酸钠+DAPI荧光剂及亚甲蓝+牛磺胆酸钠+DAPI荧光剂的混合液,分别从穿刺成功率、胰腺组织坏死程度、胰腺病变范围及胆肠漏发生率4个方面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1)穿刺成功率在MBST组明显高于ST组(P=0.003)和C组(P=0.006),ST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2)在MBST组和ST组的胰腺坏死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重(P0.050);在12、24和48 h 3个时间点时MBST组胰腺坏死程度均较ST组严重(P0.050)。(3) MBST组的胰腺病变范围评分明显高于ST组(P=0.003)。(4) MBST组的胆肠漏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08)和ST组(P=0.004)。结论亚甲蓝+牛磺胆酸钠联合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制备SAP大鼠模型可以提高胰胆管穿刺成功率、加重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扩大胰腺组织的病变范围、降低胆肠漏率,可为SAP基础研究提供较为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式的历史演变和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了PubMed数据库、EMBASE、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总结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各种胰肠吻合术式的优缺点。结果胰肠吻合术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败及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具体病例情况,术者熟练的胰肠吻合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应用该量表对201例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测量,应用Cronbach’sα系数测定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测定量表的聚合效度,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72~0.92)、聚合效度;当删除4个条目(起立、进食、性活动、有尊严地生活)后,探索性因子分析确立了7个独立因子,即"自理和家务活动""与人相处""在四周活动""理解""交流""参与社会"以及"家庭负担"(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13%);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比较拟合指数为0.914,非范拟合指数为0.900,近似误差均方根为0.069)。[结论]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在中国乳腺癌术后化疗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经改良后可以应用于中国人群。  相似文献   
79.
背景:鹿茸是目前已知的惟一可以周期性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这是一种来源于角柄骨膜并基于干细胞的再生过程.鹿茸又以角柄骨膜致敏区的干细胞作为再生基础,鹿茸及角柄骨膜中的蛋白质组,对于揭开鹿茸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活性以及再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综述鹿茸再生和目前鹿茸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两种主要途径与研究现状等.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与CNKI数据库(http://www.cnki.net/)中进行检索.在PubMed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为“deer antler,antler regeneration,antlerproteome”;在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为“鹿茸再生,鹿茸蛋白质组”.将涉及到鹿茸再生组织学与形态学,鹿茸干细胞以及鹿茸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的文章找出来,内容无关与重复的文章排除掉,最后纳入43条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PubMed与CNKI数据库中通过初检与筛选共找到了43篇文献.鹿茸是能够周期性再生的,并且通过组织学等相关实验表明这种再生是来源于角柄骨膜干细胞的,而角柄骨膜分为致敏区与休眠区,两者是通过与皮肤接触的紧密程度来划分的.正是致敏区骨膜与其所覆盖皮肤的相互作用才最终促使角柄骨膜干细胞发育成完整的鹿茸组织.同时,鹿茸及角柄骨膜中的蛋白质组在这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还原蛋白质谱的完整情况并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等后续手段来研究未知蛋白的功能对于了解鹿茸具有的独特生物学活性与再生作用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对于相关蛋白质在哺乳动物器官再生中所具有的调节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患者,女,59岁,因"左上腹部不适2周"入院.发病期间饮食大小便正常,无发热、全身乏力和体重下降.10年前曾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无异常;腹部B超:考虑血管源性脾病变.腹部CT:脾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3月5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见脾大小12.0 cm×5.0 cm,质软,色暗红,于下极可见约3.0 cm×3.0 cm,质韧,突出脾被膜表面实性占位;术中出血约100 ml;标本切开见肿瘤包膜完整,瘤内充满网状结构组织.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脾海绵状血管及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