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327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58篇
  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90.0%vs.66.7%),且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缺铁性贫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通过皮下注射甲状腺膜抗原,制备Graves病大鼠模型,用于候选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提取SD大鼠甲状腺膜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以1∶1的比例乳化制备膜抗原。SD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9个致敏-发敏梯度时间间隔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四肢皮下注射膜抗原,3次致敏,3次发敏。d110进行症状评分,d115进行心电图检测,ELISA检测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干抗素-γ(IFN-γ),HE染色观察甲状腺和脾脏病理变化;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回归时效方程,确定致敏和发敏时间间隔的半数有效时间(ET50)。结果:指标效能与对数间隔时间回归所得时效曲线呈"S"型,方程为Y=0.03+0.69/[1+10(7.7 1 x-21.35)],ET50=587.10 h。结论:本实验通过确定膜抗原致敏与发敏的最适时间间隔,制备了Graves病药效模型,该模型符合临床表现与发病机制,可用于候选药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33.
李淼  冯丹丹  赵欣  姚瑶 《中国医药》2012,7(2):239-24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双膝关节病变,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而且与围术期完善护理密不可分.我院运动医学科与骨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实施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4例,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经过一系列预防并发症措施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行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4例,男52例,女72例;年龄60~ 75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97例,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7例.均行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4.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近些年,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给疟疾治疗带来严重困难,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疟疾感染,控制疟疾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疟原虫致病机制研究已经成为研制抗疟疫苗及疾病防控的一项重点,由于多种疟原虫输出型蛋白能够运输到宿主细胞表面进行信息传递并可使虫体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因此研究虫体输出型蛋白转运机制对疟原虫致病机制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疟原虫蛋白输出的机制,以及NPPs、TVN、MCs、Knobs和PTEX等5种疟原虫重要的蛋白输出结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DNA拓扑异构酶(Topo I)的活性的影响及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 H46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 法研究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琼脂糖凝 胶电泳法测定高良姜素对Topo I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研究高良姜素与Topo I的相互作用 机制,最后进一步探讨高良姜素对Topo I结构的影响。结果:高良姜素对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H46的生长起抑制作 用 (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0.221 mmol/L和0.173 mmol/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高良姜素对Topo I的活性有较好的抑制作 用;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高良姜素能显著猝灭Topo I的荧光,且疏水作用力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圆二色谱分 析表明高良姜素诱导Topo I构象的解折叠,使α-螺旋含量增加,而不利于其形成活性中心,进而导致Topo I活性的降 低;分子模拟结果表明:高良姜素能够优先结合到Topo I的活性中心附近,并与催化基团Arg364和Asn352形成氢键。 结论:高良姜素能够抑制Topo I的活性,而使肿瘤细胞DNA单链解旋的速率降低,从而在诱导肺癌肿瘤细胞株A549和 H46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摘 要 目的: 探讨清毒颗粒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SD大鼠乳腺癌的药效。方法: 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观察清毒颗粒对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病理特点,IHC检测肿瘤组织Ki 67分布及含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2、IFN-γ、IL-4和IL-10含量。结果: 低、中、高剂量清毒颗粒和柴胡皂苷a的抑瘤率分别为:30.93%,43.84%,44.17%和43.48%;清毒颗粒和柴胡皂苷a可显著降低Ki 67表达量;上调血清中IL-12、IFN-γ含量,下调IL-4、IL-10含量。结论: 清毒颗粒具有抗乳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肿瘤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TNF-α对离体心肌组织块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初步探讨心梗后TNF-α诱导电生理异质性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的条件下,分离心肌组织块,电生理实验技术记录在不同浓度TNF-α灌流条件下的MAPD。用酶解法分离大鼠的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不同浓度TNF-α对单个心室肌细胞Ito和IK1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离体心肌组织块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浓度依赖性地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相同浓度TNF-α对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有不同的影响,尤其显著延长了心内膜的MAPD。经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螯合剂)预处理后,相同浓度TNF-α对心内膜和心外膜MAPD影响不同导致的差异显著降低(P<0.05)。将TNF-α作用于大鼠心室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较,Ito和IK1电流密度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TNF-α对心内膜及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不同影响可能对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形成有诱导或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NF-α浓度依赖性抑制Ito和IK1电流,引起动作电位复极化异常从而诱发折返性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建立天仙子药材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ix ODS-H色谱柱,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流速1.0mL/min,测定天仙子药材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含量。结果氢溴酸东莨菪碱和硫酸阿托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2~513.64μg/mL(r=0.999 9)和4.00~512.00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1%和98.79%。结论 HPLC法测定准确、可控,能快速、简便地控制天仙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81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A组,41例)和氯吡格雷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服药前和服药后1、2、4、8、24h及治疗第7天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MAR)、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服药前PMAR水平相近(P>0.05)。A组患者服药期间的PMAR均低于B组(P<0.01),IPA及IPA≥5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P<0.01)。B组服药后2h的IPA低于服药后8h(P<0.01),而A组两个时间段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只有轻微出血事件。结论在ACS患者,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两药短期的安全性相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查房中的积极效果。方法将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查房,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护理查房的效果进行评价、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经移动医疗系统ipad护理查房后患者对疾病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医护配合程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护理查房流程评价、护士工作量减轻、护士对疾病认知度、健康教育执行率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将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护理查房中,患者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执行情况、护理查房质量、护理查房流程、疑难护理问题解决情况,医护配合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