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乙醇气味刺激食蟹猴的脑fMR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3.0T fMRI探讨食蟹猴经乙醇气味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方法 选取健康食蟹猴6只,麻醉后行乙醇气味刺激下的fMRI。采取"静息-刺激-静息"组块设计。刺激组块予乙醇气味刺激,静息组块无气味刺激。BOLD-fMRI扫描128 phase,整个猴脑扫描16层。采用SPM2软件随机效应模式t检验进行组分析。将统计结果覆盖于食蟹猴模板图像上。结果 乙醇气味刺激下,在额叶、颞叶、中央旁小叶、扣带回、豆状核、中央前回分别可以检测到正激活和负激活。结论 海马回钩和眶额回为嗅觉最高级中枢。fMRI可以显示额叶、颞叶的激活。气味刺激引起的中枢反应与中央旁小叶、扣带回、豆状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远志甘草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及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法鉴定远志与炆远志化学成分,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t检验分析远志与炆远志化学成分差异;将远志与炆远志提取物灌胃15 d后,酚红法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采用BL-420N+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胃肠肌电生理活动。结果 从远志中鉴定出80个成分,从炆远志中鉴定出91个成分;远志与炆远志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差异,共筛选出包括皂苷、寡糖酯、黄酮类、有机酸类、糖类等42个差异成分;远志炆制后远志皂苷、寡糖酯类成分含量呈现降低或上升趋势,■酮类成分含量降低,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升高,新增甘草中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差异成分。远志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并可显著降低大鼠胃和十二指肠肌电快波、慢波频率,而炆远志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远志炆制后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并可有效缓解远志对大鼠胃肠运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探讨血清TPS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5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时期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83例为良性疾病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清TPS表达水平,分析比较血清TPS的表达情况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学分化程度、雌、孕激素受体及Cer Bb-2基因等的关系,同时检测TPS与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情况。结果乳腺癌组患者TPS表达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血清TP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血清TPS表达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 0.05),与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 <0.05)。TPS联合CEA、CA15-3和CA125检测可大幅度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单独使用TPS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TPS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性,其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混合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混合药物治疗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混合药物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4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72例,脱落3例,剔除1例)和假埋线组(72例,脱落6例,剔除3例)。两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穴位埋线组于天枢、中脘、肝俞、水道等穴采用PGLA线进行埋线;假埋线组,取穴及操作同穴位埋线组,但不埋入线体。两组均2周1次,连续治疗12周,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肥胖程度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脂肪百分率(F%)];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细胞因子指标[脂联素、瘦素(LP)、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除假埋线组WC、WHR外,两组BMI、WC、WHR和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均低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除假埋线组FBG、LP和Vaspin外,两组FBG、FINS、HOMA-IR、LP和Vaspin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脂联素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治疗前及假埋线组降低(P<0.01)。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7%(61/68),高于假埋线组的19.0%(12/63,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GLA线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减轻患者肥胖程度,调节糖代谢和脂肪细胞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促炎性因子表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及减少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9月济南市33家养老机构的376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及健康状况调查表、尿失禁严重性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巴氏指数评定表、患者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简版、单条目孤独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9.24%,多呈中重度。肥胖、便秘、睡眠障碍、孤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且多呈中重度,机构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导致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并减少养老机构老年人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CT对局限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例局限性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及CT影像资料,评价两种影像学方法对局限性脂肪肝的诊断率。结果:35例局限性脂肪肝患者,单凭超声检查即可确诊27例,确诊率77.1%,单凭CT检查可确诊30例,确诊率85.7%,两种影像方法检查可全部确诊,确诊率100%,两种方法联用的确诊率与单用超声或单用CT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病灶处肝细胞内脂肪组织回声界面增多及声阻抗增大,脂肪组织密度较正常肝组织的密度小。CT图像上局限性脂肪肝呈低密度灶。结论:超声结合CT明显提高局限性脂肪肝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总结并评估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在2014—2020年每年度结束时回顾性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于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的年度,分析可能导致感染率升高且可实施感染控制干预措施的因素,并依据该结果在下一年度进行特异性感染控制及持续监测,形成监测-感染控制-再监测-再感染控制的模式,并对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20年共实施了Ⅰ类切口手术758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感染率为0.54%。年龄、手术级别、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放置植入物、接受术前化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2014年、2016年、2018年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2016年、2018年末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治疗方式、病种构成及医疗技术操作;实施针对性感染控制措施后,2015年、2017年、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335例)和非感染组(770例)。分析导致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感染组患者脑脊液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手术持续时间≥3 h、术中出血量≥400 mL、二次手术、有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3 d、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 d、合并糖尿病、血清降钙素原升高、快速C反应蛋白升高是发生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脑脊液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细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6株,革兰阴性菌61株。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结论 手术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再次手术、有切口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长、ICU滞留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需注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控,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