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甲硝唑与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 一次性给药0.25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24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 甲硝唑及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日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可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42.
SOD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参与了机体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近来研究表明,自由基与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郑重阐述清除剂-SOD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对SOD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比较患者体内SOD活性的变化 ,综述了不同种疾病与SOD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一次给药0.25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24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甲硝唑及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45.
125 I-PEG-SOD(PEG6000)肠溶胶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125I-PEG-SOD肠溶胶囊单次灌胃后不同时间家兔全血中的放射性计数,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方法以本实验室制成的PEG-SOD进行125I标记并制成肠溶胶囊.取8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分为四组,各组于灌胃后0.25、0.75、1.0、1.5、2.0、3.0、4.5、6.0、7.5、9.0、10.0、24.0 h自耳缘静脉分别取血样1 mL,分别测量全血的放射性计数,血样放射性-时间数据用3P97程序处理,用残数法结合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25I-PEG-SOD肠溶胶囊在家兔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型特征,Tmax(3.37±0.20)h、Cmax(70379.16±6375.68)cpm(cpm为放射性计数)、T1m(1.08±0.14)h、T1/2β(6.73±0.43)h,灌胃24h后,PEG-SOD在家兔体内的分布次序为肾>肝>肠>胃>肺>脾>胆>心.结论经聚乙二醇(PEG6000)修饰得到PEG-SOD并制成肠溶胶囊后半衰期大大延长,可作为一种新制剂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人工合成m1和m2胆碱受体蛋白在细胞外侧的一段多肽,联接蛋白KLH后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经ELIS法,免疫组化测定,该抗血清具有效价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人工抗原制务高效价特异性m受体亚型抗体进一步了解药物与m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新型M受体的检测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人类食用大蒜的历史有4千多年,在20世纪初,人们就认识到大蒜中存在蒜氨酸和蒜氨酶,它们作用形成一种强烈刺激性的物质大蒜素。由于大蒜素(alliein)很不稳定。很难解释其是大蒜主要活性物质。后来,从大蒜的衍生产物中分离得到命名为阿藿烯(ajoene)的成分,其稳定性优于allicin,且无刺激性气味,经过研究表明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阿藿烯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25mg/kg)和高剂量(50mg/kg)阿藿烯组,用40%CCl4皮下注射制作肝纤维化模型,阿藿烯按低和高剂量分别连续灌胃6w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DBIL)及肝纤维化的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MDA)水平;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低、高剂量组阿藿烯均可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TBIL、DBIL、HA和LN水平(P<0.01或P<0.05);增加ALB含量(P<0.05);提高肝脏SOD活性和减少MDA含量(P<0.01);并明显改善肝脏的纤维化程度(P<0.01或P<0.05)。结论阿藿烯能够减轻CCl4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高纯度的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C57BL/6J新生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加机械吹打的方法获得单个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B27及2%Glutamax-100X、终浓度25μmol/L Glutamate的Neurobasal-A培养基接种培养,3 d后用去Glutamate成分的上述培养基换液,并加阿糖胞苷作用48 h以抑制胶质细胞增长。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微管蛋白相关标志物2(MAP2)及Hoechst3325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此培养方法获得的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从接种时的圆形透亮、无突起,到培养第7天后发展为神经元胞体聚集、树突发达并形成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经鉴定,神经元的纯度高达97.2%以上,且能稳定存活2~3周。【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所得神经元纯度高,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