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西安市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27例STEMI患者资料,将其中采用氯吡格雷抗凝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抗凝的64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术后继续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静脉推注替罗非班,维持用药36h,术后继续口服氯吡格雷维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前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所有患者出院1个月后均定期门诊随访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术后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功能,改善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减少严重心脑血管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前在强军目标指引下,部队高原训练呈现常态化、规模化、实战化演进趋势,其中快速集结挺进高原并立即投入较高强度作训是其重要特点。而高原低氧、低气压,温差大等因素通过刺激神经内分泌因素对心血管机能尤其是机体血压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对我院2014年9月初~10月底为期40d高原驻训期间野战医疗所官兵和在院患者血压变化进行研究及分析,以期明确高原高寒环境对正常人和  相似文献   
63.
凌岳  赵小华 《当代医学》2011,17(3):149-150
毒品滥用已经由传统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转变为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新型毒品。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氯胺酮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非巴比妥类麻醉药新型毒品之一,作为毒品滥用时俗称K粉。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正常项韧带CT解剖形态,为颈部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项韧带CT解剖依据.方法:选取120例无颈椎病症状且CT扫描无明确颈椎异常的成年(20 ~ 40岁)志愿者,行颈部MSCT薄层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影像工作站,行轴位与MPR、SSD、VR、MIP重建,综合观察项韧带整体CT解剖形态,对项韧带解剖数据精确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项韧带整体呈类似三菱形的韧带结构,索状部下粗上细,横断面呈类三角形,男女项韧带形态相似,但索状部横截面积和密度、膜部厚度和密度,存在性别间差异.结论:熟悉正常项韧带CT解剖结构,对颈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此区域外科手术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病例女,76岁,因"胸闷、心悸"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异常,病理征未引出。右颈位主动脉弓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永存左侧上腔静脉。影像学表现:胸片示右上纵隔增宽,左侧主动脉弓轮廓消失,气管未见明显偏移,食管吞钡见钡剂通过不畅,食管上段受压移位、狭窄,管壁柔软,粘膜完整。胸部CTA见右位主动脉弓明显高位,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与卵巢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子宫内膜与卵巢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5例子宫内膜与卵巢双原发癌中,12例(80%)诊断正确,早期3例(20%)误诊为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误诊的主要原因是早期对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的认识不足,没有结合临床资料、影像表现、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论:临床、影像、病理三项结合,子宫与卵巢双原发癌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7-2015年期间诊治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选取同期诊治未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原发灶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进行对比,且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病灶的分布、形态、边缘、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强化特征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CT影像特征的认知,有助其诊断率的提高;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影像学研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瘢痕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差异。资料与方法对17例经手术治疗后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其中术后复发10例,瘢痕组织7例,所有病例均经随访或病理证实。对所有病例选定靶平面,再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并运用机器自带灌注软件测定局部复发病灶、瘢痕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计算平均通过时间(MTT)。结.豢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BF、BV值均高于瘢痕组织(P〈0.05),术后复发与瘢痕组织的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根据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帮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病灶,有利于临床的跟踪治疗。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体表肿物手术前做超声检查的意义,对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56例体表肿物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及彩超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高频探头及彩超有助于确定体表肿物大小、范围、深度;鉴别囊实性,分析肿物内部及周围血流特点,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