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项韧带退变与颈椎退变的关系。方法:病例组65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进行中立位MSCT颈部容积扫描,中立位与45°前伸位项韧带高频超声扫描,观察项韧带形态、密度、最小横截面积变化率,将两组观察结果与相关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项韧带33.85%失去原有三棱状外形,38.46%项韧带索状部扭曲,27.69%项韧带索状部出现钙化。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Ⅰ~Ⅳ段项韧带索状部增粗、膜状部增厚,整体密度增高,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索状部最小横截面积变化率对比,病理组Ⅰ、Ⅱ、Ⅳ段减小,Ⅲ段增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韧带退变与颈椎退变及颈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形态、密度、最小横截面积变化率的异常改变同项韧带钙化一样,也是颈椎退变重要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类影像表现的认知,对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临床相关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高分辨率睾丸成像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30名20~56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实验组30例:在检查部位垫衬超声耦合剂软胶袋;对照组30例:检查部位不做任何检查前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为同一组志愿者,前后进行两次同序列、同参数高分辨率扫描。测试序列:轴面T1WI、T2WI、T2WI+FS、矢状面和冠状面T2WI+FS。计算每一幅图像的SNR、CNR值,并对各序列成像质量评分,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影像质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客观评估:轴面T1WI、T2WI、T2WI+FS的SNR、CNR均值分别是SNR实验组:4.03±0.71、7.28±3.61、4.22±2.10,对照组:3.58±0.62、3.44±2.24、2.38±1.78;CNR实验组:0.71±0.24、1.16±0.66、0.56±0.25,对照组:0.57±0.21、0.53±0.44、0.20±0.13,两组间各序列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SNR的t值分别是-2.746、-5.595、-3.663,P值均<0.05,CNR的t值分别是-2.760、-4.590、-8.469,P值均<0.05。矢、冠状面T2WI+FS的SNR均值分别是实验组:5.97±2.00、7.58±3.04,对照组:5.20±1.79、6.81±2.67,两组间各序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1.964、-1.872,P值均>0.05;CNR均值分别是实验组:3.18±1.13、2.88±0.96,对照组:2.44±1.08、2.40±0.75,两组间各序列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2.766、-2.676,P值均<0.05。主观评分:两位医师分别对两组测试序列成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是0.72、0.71;0.80、0.77;0.84、0.79;0.72、0.83;0.85、0.81,95%置信区间分别是0.57~0.83、0.57~0.83;0.66~0.90、0.65~0.87;0.72~0.94、0.68~0.89;0.57~0.85、0.73~0.92;0.72~0.95、0.70~0.90。甲、乙两位医师两组间各序列成像质量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医师甲评分均值分别是实验组:3.38±0.53、3.57±0.50、3.35±0.54、3.24±0.56、3.65±0.54;对照组:2.70±0.66、2.58±0.67、2.26±0.75、2.23±0.79、2.27±0.64,Z值分别是-6.764a、-7.053a、-7.550a、-7.078a、-8.088a,P值均<0.05。医师乙评分均值分别是实验组:3.36±0.52、3.53±0.50、3.39±0.55、3.25±0.50、3.64±0.54,对照组:2.59±0.64、2.66±0.76、2.23±0.75、2.26±0.76、2.24±0.69,Z值分别是-6.529a、-6.539a、-7.894a、-7.319a、-8.051a,P值均<0.05。结论:超声耦合剂软胶袋垫衬法能够明显提高磁共振高分辨率睾丸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柔筋补肾通络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柔筋补肾通络方,日一剂口服,7天一疗程。对照组予颈复康颗粒,一次5克,一日三次口服,7天一疗程。两组连续治疗1-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52%,对照组1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拟柔筋补肾通络法及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膜下气泡影在早期诊断胸膜下肺组织创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胸部外伤并行CT检查,且发现胸膜下有不同形态气泡影,伴有或不伴有片絮状影病例共53例。通过CT扫描动态观察伤后1~24 h、24~48 h、3~5 d胸膜下气泡影的演变过程,探讨胸膜下气泡影这一CT征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与胸膜下肺组织损伤、胸膜撕裂伤的关系。结果:53例胸膜气泡影病例,1~24 h初诊主要表现为胸膜下气泡影,部分病例(23例)胸膜下见片状密度增高影,部分病例(13例)伴有胸腔积液。24~48 h复查,大部分病例(30例)胸膜下气泡已吸收,少数病例(2例)明确气胸诊断,而胸膜下肺组织挫(或裂)伤CT表现达到高峰(5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肺损伤表现)。3~5 d复查大部分病例(46例)趋于稳定或好转。少数病例(11例)出现肺实变。结论:胸膜下气泡影的形成与胸膜下肺组织撕裂伤及脏层胸膜的损伤有密切关系,是早期诊断胸膜下肺组织撕裂伤的特异性征象。  相似文献   
15.
B超诊断肝血管瘤118例分析张学文,赵小华,姚力(超声诊断科)1资料和方法118例均为我院1990~1994年住院和门诊患者,男性60例、女性58例;年龄16~78岁,平均34.5岁。118例中B超确诊112例(95%),误诊6例(5%)。112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CT表现。观察内容包括:肝内病灶和肝门区淋巴结形态、密度、强化特征。结果: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平扫时呈低或稍低密度;77.1%(37/48)的病灶增强扫描后面积较平扫时明显缩小;89.6%(43/48)的病灶呈"快进慢出型"强化,10.4%(5/48)呈"轻度延迟型"强化;病灶整体呈轻至中度强化。14.6%(7/48)的病灶肝门区淋巴结肿大,CT增强扫描均呈"快进慢出型"明显强化。结论:充分认识肝吸虫病继发肝实质炎症的影像表现特征,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1病历简介患者,女,78岁,经常性上腹部痛,食欲减退,一般治疗无效。外院CT平扫示胰腺体尾部5.0cm×5.0cm大小囊状肿块,其内水样密度影,周边可见斑点状钙化(图1),诊断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可能,来我院诊治。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粘膜稍粗乱,胃小弯侧后壁可见弧状压迹,胃粘膜被推压移位(图2)。胃镜检查见胃后壁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图3)。CT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5.0cm×5.0cm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增强,囊性部分较大,无明显増强(图4)。CT诊断:胰体尾部肿瘤性病变、假性囊肿待排。手术所见:打开网膜囊,见胰体尾部包块,约6.0cm×5.0cm×5.0cm,脾动…  相似文献   
18.
肝脏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超声造影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价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 方法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I)技术实时观察50例肝肿瘤CEUS动脉相血流灌注增强方式,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对肝肿瘤血流灌注进行定量评估。 结果整体不均匀型、整体均匀型为30例肝脏恶性肿瘤动脉相主要灌注增强方式,周围向心型为20例肝血管瘤动脉相主要灌注增强方式。恶性病灶TIC形态快升快降,波峰尖锐;良性病灶TIC形态缓升慢降,波峰圆钝;恶性病灶较良性病灶增强时间(AT)明显缩短,TIC斜率(β)增大,A(峰值强度变化)·β值恶性病灶(55.01±42.36)较良性病灶(22.89±19.60)显著增高(P〈0.001)。 结论CEUS定量参数AT、β、A·β值能够反映肝肿瘤微小血管血流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特点,可用于肝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小青龙汤证大鼠血液中内源性代谢物,为小青龙汤证本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13只和小青龙汤组13只,模型组和小青龙汤组制作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模型,小青龙汤组灌胃小青龙汤,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15 d后,3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GC-MS检测。图谱经预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3种小分子标志物,分别为乳酸、3-羟基丁酸、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葡萄糖、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质。结论乳酸、甘氨酸等标记物集中表现为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为小青龙汤证本质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