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弥漫性过多沉积的过程,是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途径.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进入肝硬化.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活化受细胞因子、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活化过程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是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靶标,因此对关键性细胞因子的来源、作用方式、信号传导途径干预已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2.
狼毒大戟中不同组分和成分抗结核杆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奎君  刘锁兰  李洪敏 《中国药师》2007,10(11):1063-1065
目的:观察狼毒大戟根中的不同提取物组分和不同化学成分对耐药型和非耐药型强毒人型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狼毒大戟根进行提取,得到6个提取组分,对其中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了柱层析和制备性高效液相层析分离,分离鉴定出狼毒乙素、狼毒乙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等4个单体成分。采用改良7H10琼脂培养基动态观察6个组分和4个单体成分对耐药型和非耐药型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4种单体成分对耐药型和非耐药型结核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狼毒乙素的作用最显著;6个提取组分中。乙醚、醋酸乙酯提取物时非耐药型和耐药型结核杆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醋酸乙酯提取物作用最强。结论:狼毒大戟根中存在着抗结核杆菌特别是抗耐药型结核杆菌的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3.
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黄芪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当归和黄芪配伍比例分别为:1:1,1:3,1:5,1:7,1:10的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藁本内酯、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在5个比例的当归补血汤中,李东垣的经典方当归、黄芪(1:5)中阿魏酸、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当归和黄芪1:5的配伍是合理的.应该遵循古人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74.
HPLC法测定月腺大戟根中狼毒甲素及狼毒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月朱大戟根中结核活性成分狼毒甲素,狼毒乙素的含量,实验采用ODS柱,以甲醇-水-10%乙酸(45:55:2)(10%氨水调pH至5.4)为流动相,延胡索乙素为内标,280nm为检测波长,可在30min内完成测定。本法快速,简便,灵敏性地,可用于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对多歧沙参Adenophora wawreana的根进行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提取分离。用光谱法(IR、^1HNMR、^13CNMR、MS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油醚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十六酸-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hexade-canoate,Ⅰ)、十六酸-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octadecanoate,Ⅱ)、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Ⅲ)、羽扇豆烯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Ⅳ)、忌扇豆烯酮(lupenone,Ⅵ)、木栓酮(friedelin,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7α-羟基-β-谷甾醇(lkshusterol,Ⅹ)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 9个化合物均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Ⅶ为首次从沙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6.
报道土瓜狼毒EuphorbiapinusLevl.的生药性状、根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7.
基于谱-效相关分析方法,筛选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为提升雷公藤类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中药雷公藤为研究对象,采用LC-Q-TOF-MS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雷公藤样品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对乙酰氨基酚为阳性药,细胞毒价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该研究共指认出雷公藤药材中的10种主要成分,基于谱-效相关分析发现雷公藤甲素可能是毒性成分,与传统文献报道一致,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还发现雷公藤红素,demethylzeylasteral可能对肝毒性贡献较大;此外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雷公藤样品质量差异较大,产于西南地区的雷公藤药材肝毒性相对较低,产于湖南、安徽的2批雷公藤肝毒性相对较高。该研究可为今后雷公藤药材的合理利用及雷公藤致肝细胞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对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批雷公藤、2批昆明山海棠药材,提取分离得醇提物,测定其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半数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安徽亳州产、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产的雷公藤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 IL-6[(5.08±0.96)pg/ml、(6.24±0.20)pg/ml 比(7.92±0.84)pg/m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0.14±0.04)ng/ml、(0.36±0.11)ng/ml 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 IL-10[(21.20±4.24)pg/ml、(26.49±4.44)pg/ml比(9.06±0.40)pg/ml]水平升高(P<0.05);湖南岳阳产、浙江新昌产昆明山海棠醇提物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IL-6[(4.22±0.38)pg/ml、(4.55±0.44)pg/ml比(7.92±0.84)pg/ml]、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0.07±0.04)ng/ml、(0.28±0.10)ng/ml比(0.86±0.13)ng/ml]水平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醇提物对巨噬细胞的总体抗炎功效优于柳氮磺吡啶及昆明山海棠。  相似文献   
79.
报道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根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文中附有生药组织构造图、粉末特征图及薄层色谱图。  相似文献   
80.
瑞香狼毒与黄花瑞香狼毒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及黄花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f.chrysantha进行了生药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方面的比较鉴别,以供扩大药源、控制质量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