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前针灸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选经取穴与治疗原发性抑郁症基本一致,以督脉、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但产后抑郁症特发于妊娠开始至产后4周内的特殊时段,由于血不养心,经脉虚衰,脏腑失调,导致心神失养,脑神紊乱,脏神失常.内在胞宫受损、血气亏虚是为病之本,外在神志异常是为病之标,故其针灸治疗取经、选穴、施术也必有相异之处.临证时当...  相似文献   
18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A评分)及肘关节肌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VAS评分,CASCA评分及上肢肘关节周围肌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疼痛、颈椎功能及上肢肌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穴位注射联合电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观察组。  相似文献   
183.
痛经的针灸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妇女的生理功能与肝、脾、肾三脏以及冲任二脉、足三阴经的密切关系,提出痛经之病因病机就脏腑辨证而言,责之于肝、脾、肾功能失调;从经络辨证分析,则因于冲任气血失调,肝、脾、肾三经经气失常,胞脉"不通"或"不荣";认为以针灸治疗痛经当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重,以调理冲任、调和气血、通经止痛为法,选穴以任脉、脾经腧穴为主,并根据病因虚实及辨证分型配用其他腧穴,同时注意选择适宜的施治时间和刺灸手法.  相似文献   
184.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3例患者分为针刺组、药物组。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在第1次治疗后对改善瘙痒及烧灼感两项症状疗效优于药物组。两组问及两组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嗜酸细胞计数、综合疗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急性期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对降低患者症状体征量化计分总积分和嗜酸细胞计数确切有效,综合疗效确切,时效性高,安全性好,在即刻效应(第1次治疗后评分)改善瘙痒症状上优于口服皮肤病血毒丸。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风热型Bell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的方法 ,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1周、2周及1个月后对Bell麻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配合三棱针放血疗法对风热型Bell麻痹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观察针刺预防治疗中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重度S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2例,脱落4例)。观察组于患者发作期前4周予针刺预防治疗,穴取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风池、肺俞等,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发作期前不予任何干预,两组发作期均可适当予应急药物。于发作期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发作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发作期第1、2、4、6周的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QLQ)及鼻症状总分(TNSS)评分,于发作期第1~6周记录两组应急药物评分(RMS)。结果:观察组发作率为84.0%(4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48/48,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期各时间点RQLQ、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作期各时间点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预防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重度SAR发作率,减轻患者发作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应急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187.
以3种代表性的妇科病症(痛经、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例,探讨经络腧穴诊察在妇科病症针灸诊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诊疗时,在患者足三阴经小腿段的循行部位进行循按诊察,探求经络腧穴的阳性反应(颜色、形态、皮温变化及感觉异常等),于此阳性反应处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经络腧穴诊察可为经络辨证提供依据,从而指导选穴处方;有助于明确病性之虚实寒热,指导刺灸方法的选择;辅助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88.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9.
目的:通过对比原发性痛经(PD)和继发性痛经(SD)受试者足三阴经经穴反应现象的异同,总结两种痛经的经络腧穴反应规律,从而探讨治疗两种痛经的选经用穴特点。方法:对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5例PD患者(原发组)和34例SD患者(继发组),运用传统经络腧穴诊察法,在受试者足三阴经小腿段循行部位进行诊察,记录经络腧穴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情况,并对压痛腧穴进行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足三阴经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1,P<0.05)。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在脾经和肝经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在肝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脾经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肾经(P<0.01),原发组在脾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肝经(P<0.05)。原发组、继发组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集中出现在脾经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和肝经蠡沟、膝关;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地机、蠡沟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压痛出现率、压痛VAS评分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PD和SD患者的足三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