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纳入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早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晚间采用平衡针灸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昼间、夜间的血压情况。比较每组的非杓型逆转率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24 h、昼间、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杓型逆转率为56.0%,治疗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的降压和逆转非杓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22.
一、病史回顾 患者男性,29岁,汉族,未婚,北京市海淀区居民,主因"发热、咳嗽5天"于2013年2月15日入院.患者5天前外出云南旅游后出现发热、咳嗽,自测体温最高40.5℃.无明显咳痰、胸痛、胸闷等不适.自行服用退热药、消炎药、止泻药(具体药物不详),服药后症状无缓解,遂于2013年2月15日就诊于我院感染科,查鼻拭子呼吸道病原菌检测阴性,血常规:白细胞9.7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6%,淋巴细胞百分比10.9%;胸片:左下肺炎症.门诊以"肺炎"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3.
背景与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有挑战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在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匙孔入路治疗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20例(93.3%),术后视力改善者19例(86.7%),没有与手术入路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大多数小于3cm的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通过眶上匙孔入路切除;尽管开颅骨孔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50岁,因双下肢肿胀2个月伴咳嗽、咯痰及气喘1月于2003年11月27日收入我院普外科。平素健康。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11kPa;心肺及腹部查体未发现异常,双小腿均匀肿胀,足背明显,活动受限,浅静脉轻度扩张,皮温低,沿深静脉走行处有压痛。  相似文献   
25.
三维CTA在颅底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底肿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5例颅底肿瘤病人采用3D-CTA检查,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彩色SSD法、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及透视法等方法重建图像。结果 所有肿瘤灶均被3D-CTA所显示,并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3D-CTA特别清晰地显示了肿瘤、Willis环的大血管、静脉窦和颅底骨相互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特别是肿瘤对脑血管的压迫移位以及肿瘤破坏颅底骨质的情况。这些资料均被手术所证实。结论 3D-CTA对颅底肿瘤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尤其适合于血供丰富的实质性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26.
NO代谢变化对缺血性脑组织内皮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型局灶脑缺血前后分别应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NA和NO合成底物L-arginine,观察缺血4小时后脑组织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L-NNA组较缺血对照组脑组织ET含量明显增多(1262.9±387.6vs789.3±188.4pg/mg·pro,P值<0.01),脑水肿显著;而L-arginine用药组脑组织ET含量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0.05),且脑水肿减轻。本研究提示NO能抑制缺血脑组织ET的产生。NO对脑缺血影响可能与此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的大小、生长速率及增殖与其磁共振信号、组织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听神经瘤 4 3例 ,依MR信号分为均匀、不均匀及囊性变 ,组织学包括AntoniA、AntoniB以及纤维化、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结果 信号均匀的听神经瘤肿瘤较小、生长较慢、增殖指数较低 ,组织学以AntoniA结构占优 ;不均匀和囊性听神经瘤肿瘤较大、生长较快、增殖指数较高 ,以混合型结构占优 ;不均匀和囊性听神经瘤中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以及不均匀听神经瘤的纤维化明显增多 ,它们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大的听神经瘤不仅MR表现为不均匀信号 ,而且组织学主要表现混合型结构 ,也可能有其他变化 ,主要是含铁血黄素沉淀和囊性变。  相似文献   
28.
本文报道提取鼠伤寒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聚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和Sp 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从中筛选出八株分泌抗沙门氏菌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其中的3A_3-1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同国内79个血清型共18l株常见沙门氏菌株进行酶联反应,检出175株,复盖率达96.7%。其中A~F群共110株沙门氏菌,检出108株,复盖率达98.2%。  相似文献   
29.
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极端恶劣,手术切除继以术后放射治疗的存活时间仅一年左右。近年来,综合化疗的进展给脑瘤的预后带来了曙光。脑瘤化疗药物应选用一些脂溶性、小分子量、能通过血脑屏障(BBB)的药物。化疗药物综合使用比独用时收效更佳。选用综合化疗药物的前提是:药物之间无交叉毒性,且能起协同作用以利减少各自用量将低毒性及提高疗效。目前认为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三大方面:抑制分裂、诱导分化、促进凋亡。选用上述三类药物综合治疗将更臻完善。有人认为,在恶性胶质瘤时,局部BBB遭到破坏,亦可选用一些水溶性制剂。但实际…  相似文献   
3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方法选择和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经皮外科治疗、开放式手术治疗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几大类。本文就各种治疗方法的进展、疗效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