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颅内动静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AVM患者14例,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1例。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1)全切除病灶13例,残留1例。术前肢体偏瘫4例,术后新发肢体无力1例,随访1~4年,均见肌力改善或恢复正常。(2)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术前癫痫患者,3例术后未再发作,1例得到控制。(3)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8例为0分,4例为1分,2例为2分。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1~4年,未见血管畸形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初步观察显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AVM,具有定位精准、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颅脑常规MRI、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CUBE T_1序列及SWI对颅内静脉窦及其内血栓的显像,评价3D CUBE T_1序列和SW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7年9月临床疑诊CVST的34例患者。行颅脑MRI平扫、MRV、SWI、3D CUBE T_1序列检查。将颅脑平扫与MRV的诊断结果作为确诊CVST的参照诊断,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估3D CUBE T_1序列及SWI在患者及静脉窦血管节段水平诊断CVST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以参照诊断为依据评判CVST的阳性患者共9例,共累计24处病变静脉窦节段。3D CUBE T_1序列在患者水平诊断CVS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8;在静脉窦节段水平诊断CVS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和97.7%,ROC曲线下面积为0.97。SWI在患者水平诊断CVS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6.2%,ROC曲线下面积为0.71;在静脉窦节段水平诊断CVS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95.4%,ROC曲线下面积为0.83。结论与SWI相比,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CUBE T_1序列对CVST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性高,能够为CVS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分析史密斯微量注射泵的典型故障,探讨对应解决方案。方法:统计广东省妇幼保健院450台史密斯注射泵故障情况,分析其中3个典型故障,探讨快速维修方法。结果:史密斯注射泵常见故障主要集中在药液不注故障、断电故障和药液残留故障,发生率约占报警故障总量78%。结论:掌握微量注射泵的典型故障可快速修复婴儿辐射保暖台,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更能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用马立克氏病毒(Marak's Disease Virus-MDV)阳性鸡血清提纯IgG和MDV制备抗原,免疫BALB/c鼠,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MDV抗独特型抗体的方法.方法采集琼扩检出MDV羽囊阳性鸡血清,提纯制备IgG抗原和用MDV制备的抗原,免疫接种6~8周龄BALB/c小鼠,不同时期采集血样,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抑制试验方法进行动态血清学观测.结果各个时段都出现MDV抗独特型抗体效价,效价可达10 000×以上.结论建立了MDV抗独特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全肘关节置换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肘关节置换术在过去因术中、术后并发症均较多,一直困扰着在临床的普遍开展。随着对肘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认识的深入、假体设计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完善,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大为下降,假体的使用年限也明显延长。本文就这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被誉为“植物黄金”,是一种名贵的妇科良药,有望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抗癌药物之一。但藏红花种植条件苛刻、适宜栽培的地区有限、田间栽培过程易感染病毒,加之其柱头入药、产量极低,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8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同时进行了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用2种方法分别评价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和瘤体长径。结果 88例患者,3D-CTA检出75例患者中80个动脉瘤,13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DSA检出78例患者中90个动脉瘤,10例患者未检测到动脉瘤。3D-CTA检测动脉瘤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100.0%、100.0%和76.9%。对所有动脉瘤以及长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9%、100%、93.3%、57.9%。3D-CTA和3D-DSA所测动脉瘤瘤颈和长径经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检验,两种方法所测瘤颈(ρ=0.94,P0.01,R2=0.88)和长径(ρ=0.93,P0.01,R2=0.86)有强相关;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3D-CTA和3D-DSA所测瘤颈(Z=-1.49,P0.1)和长径(Z=-1.33P0.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D-CTA对长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对长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耐药蛋白HER-2、MGMT、GST-π、P—gP、Top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ER、PR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MGMT、GST-π、P—gP、TopⅡ的表达,同时取10例良性乳腺疾病及10例癌旁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52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MGMT、GST-π、P-gP和Top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率分别为36.5%、61.5%、44.2%、38.5%和51.9%。HER.2的表达与原发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它的表达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r=-0.67,P〈0.05)。GST-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但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P—gP与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Ⅱ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在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各处理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ER、PR状态无关。结论联合检测HER-2、MGMT、GST-π、P—gp、TopⅡ、ER和PR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9.
林格曼黑度是感官对烟气排放度量的概念,烟尘排放浓度是依靠烟尘测试仪把颗粒物捕集在滤筒上的一种测试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林格曼黑度监测尚无规范的监测方法,对其监测结果也缺乏更多的研究。我们试图在探讨林格曼黑度监测的基础上,提出其监测结果的合理计算式。烟尘排放浓度监测有统一的规范也有合理的计算式。我们对林格曼黑度与烟尘浓度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以期使烟气黑度的监测更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麻醉下闭合复位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我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85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颅骨牵引重量、颅骨牵引时间、骨折脱位节段、交锁、并发多颈椎骨折、关节突关节骨折、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麻醉下复位的情况,分析引起复位失败原因。结果影响复位失败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为关节突关节交锁;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多发颈椎骨折。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交锁是麻醉下手法复位的适应症;单侧交锁或多发颈椎骨折受伤是相对禁忌症,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减少医源性损伤,简化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