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2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5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53篇 |
内科学 | 52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50篇 |
综合类 | 330篇 |
预防医学 | 138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5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7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配合归因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及动态变化。方法:对32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采用抗抑郁药配合归因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12周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及36周评定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32名正常对照组评定GQOLI-74。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比较,除婚姻与家庭因子,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除性功能因子及婚姻与家庭因子,其余各指标随治疗时间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抗抑郁药配合急性期归因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使其生活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能在治疗结束后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应用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5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1年7月1日-2007年4月31日期间确诊为DPB的患者51例,并随访至2008年1月28日.采取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其他措施的综合治疗,包括阿奇霉素、糖皮质激素、针对感染致病菌的抗生素、氧疗及对症、支持疗法等.观察本组病例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痰菌检奁等.结果 51例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1.43:1.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为(51.8±15.6)岁.从起病到确诊的时间为10 d~40年,中位确诊时间为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制定的DPB临床确诊标准,其中5例经肺活组织检查证实.96.1%(49/51)有副鼻窦炎,51.0%(26/51)继发支气管扩张,9.8%(5/51)伴肺源性心脏病,7.8%(4/51)合并支气管哮喘(7.8%),9.8%(5/51)伴发高血压,2.0%(1/51)伴类风湿关节炎,2.0%(1/51)伴胸腺增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54阳性率为25.0%(3/12),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7.6%(9/51).本组DPB患者合并细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最高(17/51,33.3%),但阴转率仅为17.6%;其次为副流感嗜血杆菌(5/51,9.8%),第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3/51,5.9%).14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1例患者因依从性不佳,不规则短期用药而未愈;2例患者初期治疗后好转,1例出院后1年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5年生存率达95.6%.结论 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以阿奇霉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并无动脉硬化之称,但根据其表现,涉及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脉痹等病症.近年来,痰浊血瘀毒损的理论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认为本病部位在心、肝、脾、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对26例行双J管内引流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权威医学专业期刊到主流大众传媒,2010年,"超级细菌"以其极高的出现频率诱发了全球对其的高度关注.所谓"超级细菌"是指一种携带有NDM-1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因对多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而得名.事实上,在人类与细菌争斗的历史过程中,耐药以及多重耐药细菌的现象并非少见,如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上世纪90年代报道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以及21世纪初报道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超级细菌"的形成、传播与流行、预防控制和治疗策略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义务以及面临的挑战,而且与普通民众的健康观念和抗生素使用倾向密切相关.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所谓"超级细菌"所带来的恐慌,更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到控制细菌耐药的行动中来,人类将最终取得与细菌耐药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例脓毒症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血液滤过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血液滤过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高容量血液滤过,置换液流量为2 000 ~3 000 ml/h,血流量为80 ~ 120 ml/min,每天持续进行12 h以上.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8 h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滤过组:(12.5±4.2)比(20.8±2.9);常规观察组:(16.1±1.9)比(21.3±3.3),P<0.05],血液滤过组治疗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8±17)次/min比(132 ±27)次/min,(83±13)mmHg(l mmHg =0.133 kPa)比(172±19) mmHg;均P<0.05].常规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容量血液滤过在治疗脓毒症过程中,能够清除部分炎性因子,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