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中医针灸"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本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定义和标准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对申报材料的构成、内容阐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解析"中医针灸"申报文本编写过程中遗产名称、遗产特征、遗产确认、遗产价值、保护措施、代表性图片、宣传片7个关键问题的确定和阐述.认为代表作名录申报文本的编写要紧扣申报规则,抓住文化内涵,明确申报内容和申报主体,着重阐述保护.  相似文献   
162.
目的:观察针灸对化疗后呕吐患者胃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足三里穴,分别采用温针灸、针刺和艾灸3种治疗方法,观察胃电频谱、波形、频率和波幅指标的变化。结果:针刺的即时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而温针灸的持续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结论:不同的针灸方法,其即时效应和持续效应不尽相同,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针灸疗法。化疗早期介入针灸治疗比在后期使用能更好的调节胃动力。  相似文献   
163.
2009年2月, 驻豫某部队暴发了大面积急性呼吸道感染, 疫情波及整个营区,16 d 内累计报告病例225例.临床特征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病情严重,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该病传染性强,疫情蔓延快,时值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国呈区域性流行,多个省市有人禽流感病例的报道,且死亡率高达64.3%[1],对广大官兵的心理状况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64.
《甲乙经》的组织结构与针灸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乙经》是类编性医书,编者皇甫谧的医学认识及所类编原书的一些特点,主要凝固为成书结构形式而间接地予以传达和体现,而影响后人对针灸内容的认识,也是研读该书的重要切入点。书中所确定的针灸理论基础,以先论脏腑气血阴阳、继论经络的编排顺序,突出脏腑气血阴阳是针灸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全书内容依照脏腑、经络、腧穴、诊查、剌法、病症治疗的顺序安排,完成了针灸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第三卷的腧穴排列,以自然身形为总体记穴顺序、头身穴与四肢穴的不同记述方式,体现了不同部位腧穴的意义有别,蕴含着腧穴的特性与规律。第七卷后大量“病症+某穴主之”条文,当属腧穴主治表述方式趋向固定而统一的过渡阶段。末卷的妇儿科病症针灸治疗乃首次专门单列。文章最后还讨论了皇甫谧改动原文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5.
对近三十年来的经脉病候研究概况作了简要回顾,包括经脉病候文献原文疏证研究;是动、所生研究;足厥阴、手厥阴经病候研究;经脉病候与六经辨证关系研究;奇经八脉病候研究等方面对近三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考察。同时,对于今后经脉病候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6.
刘弘  张玲昂  王俊杰  赵京生 《中国药师》2013,(12):1936-1937
目的:建立心得宁口服液中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ondasi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23:77:0.1),检测波长为286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丹酚酸B在0.1211.934μg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为1.1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心得宁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7.
赵京生  姜姗 《中国针灸》2020,(10):1085-1091
颈项穴是《黄帝内经》"本输"篇中与五输穴并论的经脉要穴,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就经文如此排布的内在依据予以详细解读;进而引申至《内经》对腧穴的认识理路,从颈项穴角度,阐释相关"腧穴-经脉"关系理论;在天回医简到《针灸甲乙经》演变的视野中,辨析古人对腧穴的经脉隶属关系表达,提出"分经"与"分部"列穴的腧穴叙述应与腧穴的归经相区别,重新界定"脉气所发"的学术史地位,昭示《针灸甲乙经》列穴方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8.
赵京生 《针刺研究》2023,(3):294-298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经筋病则“以痛为输”,而非痛处即腧穴,两者理论架构严整相对。这样的现象是缘于彼时经脉腧穴理论的强势地位,影响了针灸文献的说理习惯。对“以痛为输”的正确理解,还会关涉对“阿是穴”及其与腧穴关系的认识,以助于明晰腧穴的概念,进而建构“刺灸处”的范畴,方可能解决当下针灸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9.
阿是穴在今天的针灸理论中是三大腧穴分类之一,但溯其始源,仅为《备急千金要方》收录的诸多民间效法之一。这一理论僭越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近现代针灸理论的革新时期,具体包括界定、性质、地位三方面变化。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其理论的偏倾是以内涵的误会、技法的扭曲、语义的误释、地位的提升渐次发生,且多为日本对针灸理论的改造而致。而这种变化引起了对阿是穴本质的蒙蔽、局限了阿是穴内涵、模糊了穴的概念等问题。提出应重识概念本义与理论建构的必要性,结合理论研究相关成果,及时对针灸知识体系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70.
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4个方面的认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正确解读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区分针灸理论中哪些是基于实践,哪些是文化观念的影响;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理论解释。另外,笔者提出转化研究中理念自觉的重要性与2个研究层次,以及建立有助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