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16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98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和米托蒽醌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对于临床中发病率高但有望治愈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蒽环类化疗药物及其联合化疗方案的心脏毒性,从轻度心律失常至致死性心肌缺血或梗塞,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功能的改变[2].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85%左右,目前NSCLC的临床疗效仍不甚理想.贾英杰教授提出本病"黜浊培本"的中医治则,并拟定消岩汤,临床疗效确切,单独应用于NSCLC或配合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可有效延长无进展...  相似文献   
53.
三焦作为物质运行、代谢及化生的通路,是“癌浊”病机理论的核心。三焦气化失司,浊邪内生,是“癌浊”形成的重要环节。在“黜浊培本”学术思想指导下,临证时从三焦论治“癌浊”,提出“疏利三焦,治取中州”的治癌理念,截断病势,给浊以出路,并验之临床。  相似文献   
54.
中药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增效减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肝癌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但该疗法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术后往往出现肝功能损伤、栓塞后综合征等问题。中药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减轻毒性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5.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详细反映了叶天士在温热时证、杂病各科的诊疗经验,其中"瘢瘕"篇记载了叶天士对于瘢瘕病因病机的独特理解及辨治特色,结合脏腑辨治,治从"久病入络",善用辛散之品温通络脉,配合疏肝健脾、滋阴固气之品,分证论治,攻补兼施,祛邪兼以扶正,调动周身气血运行,祛瘀生新,消癥散结.文章旨在总结叶氏治疗瘢瘕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6.
中医药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中医药在提高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中的作用,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1:1:1比例分成中医组、中西医组以及西医组,临床试验在6家医院进行,纳入研究的合格病例294例,其中中医组99例,中西医组103例,西医组92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主要终点指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中医组、中西医组、西医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2d、355d、236d,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38%、48.86%、42.17%(组间比较,P=0.450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组分别为187d、239d、180d,1年累积疾病无进展率分别为33.22%、37.44%、28.28%(组间比较,P=0.2890)。【结论】由于样本量的原因,组间比较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就总体趋向来看,中医药治疗可使Ⅲ、Ⅳ期NSCLC的中位生存期达到近10个月,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生存期至近12个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胸腔注射香菇多糖粉针剂治疗肺癌癌性胸水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58.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呈上升趋势,在中国其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发病率已从2001年的17/10万增加到2006年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消岩汤联合125I粒子及热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消岩汤组、消岩汤+粒子组(先服用消岩汤3天,后行125I粒子植入术)、消岩汤+粒子+热疗组(先服用消岩汤3天,后行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第7天行体外高频热疗),3组均连续治疗8天。治疗前后检查胸部CT进行瘤体比较、评价K arnofsky评分、体重变化,并进行免疫功能指标(NK细胞、T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19片段(CYFRA-21)]水平检测。结果在缩小瘤体方面,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岩汤+粒子+热疗组治疗后,以缩小(PR)和稳定(SD)为主;在K arnofsky评分、体重变化、免疫功能方面,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岩汤和消岩汤+粒子+热疗组呈现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的趋势;在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消岩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疲倦、失眠及食欲丧失症状(P<0.05)。结论消岩汤与125I粒子内放疗配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肯定,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消岩汤对减轻气虚毒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毒副反应时效关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提前7 d应用消岩汤加化疗组、提前3 d应用消岩汤加化疗组、消岩汤加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比较4组患者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消化道等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单纯化疗比较,消岩汤配合化疗使用对改善白细胞毒性、消化道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其中于化疗前7 d应用消岩汤效果最佳。而对于中性粒细胞(NE)、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口腔炎、腹泻及便秘症状,肝脏毒性,泌尿系统毒性方面无显著疗效[。结论]消岩汤在减轻气虚毒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