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讨论血小板计数增高对支原体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3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阳性和55例肺炎支原体咽拭子阴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以血小板计数增高为阳相关性。结果:血小板计数增高对诊断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87.3%。结论:血小板计数增高可以作为早期预测支原体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9例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组及合并慢性并发症组C反应蛋白(CRP)、LDL-C、TC(mmol/L)、TG(mmol/L)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膀胱肿瘤染色体的改变及其与膀胱分级、分期间的联系。【方法】对37例膀胱肿瘤进行分级、分期,并使用7、8、9、17号染色体及9p21、9q34特异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在1-2级肿瘤中,35.3%的患者以9号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丢失为特征表现,17.6%的患者出现异倍体,而47.1%的患者检测不到异常表现。在3级和pT1-T4期肿瘤中,多倍体的频率出现较多。9p21、9q34、9号染色体的丢失与肿瘤分期分级无显著性联系。在1-2级肿瘤与3级肿瘤之间,pTa与pT1-T4肿瘤之间,7.8.9,17号染色体多倍体频率出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9号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丢失与肿瘤分期、分级无关,但其是低级别肿瘤仅有的异常表现。pT1期肿瘤在遗传上更类似于浸润性肿瘤。多倍体的出现与肿瘤的高分级、高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18例,无效9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16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χ2检检验,两组资料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百合固金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5.
血浆内皮素在高粘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与高粘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 136例高粘血症临床症状者与 78例正常人组 ,采晨空腹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ET的含量 ,对结果进行处理。同时 ,在 136例高粘血症中随机抽取 5 8例 ,经抗粘治疗 2月后 ,再检测全血粘度及血浆ET ,与治疗前配对比较。结果 :高粘血症组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抗粘治疗 2月后全血粘度与血浆ET的含量同时下降 ,之间呈正相关 (r =0 .84 86。治疗后血浆ET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血浆ET的阳性率由治疗前的 6 0 3%降到治疗后 12 1% ,受检者的临床症状也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高粘血症组血浆中的ET浓度明显升高 ;高粘血症与ET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5万名先心病病人中一名.1998.3-2002.2我们收治2例患者,占同期手术病人的0.68%.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女各一例,男16岁,女4.5岁,术前均有活动后气促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体栓为胸骨左缘Ⅱ-Ⅲ肋间收缩期杂音或舒张期杂音,胸片示肺血增多,心电图无明显改变.靠的,不失为一种新的处理手段,但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分析本中心诊断和处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体会.方法 对2005年1至2010年5月在本肾病中心泌尿外科住院的肾血管平滑肌瘤(RAML)5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直径0.5~18 cm,平均7.5 cm,32例有症状(71.1%,32/45),29例为腰腹胀痛,血尿3例.无症状者13例. 肿瘤破裂出血4例,发生癌变或倾向于癌变4例.77.8% (28/36)的患者CT 扫描和95.8%(46/48) 超声检查高度提示RAML.肿瘤CT值平均-62.5 Hu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43例,24例(60%,24/40)接受保肾手术(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肾切除16例,3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外科保肾治疗达62.8%(27/43).结论 RAML的诊断应根据栓塞超声和CT检查综合分析.治疗应尽可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肾功能.目前治疗趋势是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8.
总结了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物品,警惕颅内出血和身体其它脏器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妥善护理穿刺部位和肢体制动,保证通畅的局部溶栓持续给药途径;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做好宣教指导和心理支持。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9.
心血管支架置入与凝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置入后存在明显的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炎性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伴随着血小板活化过程,活化的血小板可能是支架置入后短期内血栓形成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常规抗凝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支架奉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然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因此认识凝血系统、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防止心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冉狭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心血管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与再内皮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支架置入后常发生冠状动脉无再流、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栓塞等心血管事件.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皮祖细胞能归巢至损伤血管内皮局部,加快损伤血管再内皮化,抑制病理性新生内膜形成,在血管内皮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内皮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动员分化、加速宿主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等途径可实现血管支架再内皮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相关化学药物、抗体等均可加速血管支架再内皮化.同时,黏附蛋白、黏附多肽等能够促进内皮的黏附.支架内皮化的效果,取决于种植的内皮细胞数、细胞黏附率,贴壁细胞暴露于血流后的保留率,其中如何提高内皮细胞的黏附率,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